麵對嚴格的考核、繁重的任務,也許你也曾下意識地對自己說:“停止抱怨!”但是你發覺抱怨還是照常產生了,到底是為什麼呢?原因是你缺少一種主人翁意識。其實隻要你從集體的角度出發去看待工作中的問題,很多抱怨都會自然消除,主動性也會增強。想改變不滿現狀,首先改變自己的工作態度,發揮自己的主人翁意識,把工作當作事業,為企業做貢獻。
“主人翁意識”這個詞我們在工作中經常聽到,但是什麼才是“主人翁意識”呢?打個比方來說,當你感覺肚子餓時,你就會要求自己去吃飯,這就是“主人翁意識”在起作用,你對自己的肚子負責任,這就是一種主人翁意識。
在工作中,主人翁意識就是你要站在公司的角度上從思想上不把自己當外人,而是主動自覺地將自己看成是企業團體中的一分子,為企業的發展而盡己所能,不以個人得失來衡量自己所付出的勞動。
梁思禮先生1941年赴美求學。1949年,當他得知新中國即將成立的消息後,憑著一顆純潔而又單純的愛國之心,決定回國參加新中國的建設。
有一次,他赴美訪問,在西雅圖遇見當年的同窗好友,是位研究導彈的專家,也是位華人,他的年薪是300萬美元,梁思禮一年的工資還不到一萬元人民幣。
別人問梁思禮:“這件事對你一定有很大的刺激吧?”
梁思禮回答:“他研究出的導彈,當時也許就瞄著中國。我研究出的導彈,卻是保衛祖國。我為此非常自豪”。
如果所有的員工都能像梁思禮先生有這樣的心態去對待和完成工作,怎麼會完不成任務呢?不僅不會,還會經常超額完成。而對於這樣不求回報、沒有怨言、甘心為企業做奉獻的員工,企業怎麼會不重視、不提升呢?
著名詩人裴多菲說:“雖然船在上麵,水在下麵,然而水仍是主人翁!”船與水的關係正如員工與公司的關係,員工付出勞動,推動企業向前發展,企業是船,員工就是水,對於企業來說,員工的作用重大而具有決定性。
有些員工一直認為自己被企業這條船壓著,對企業下達的任務小則歎氣,大則抱怨,卻沒有意識到,其實能推動企業前進的正是他們自己,自己也是企業的主人。
美國新奧爾良市的考克斯有線電視公司中有一位年輕的工程師,名叫布萊恩·克萊門斯,他的工作地點是在郊區。有一天早上,克萊門斯到一家器材行去購買木料。正當他等待切割木料的時候,無意中聽到有人抱怨考克斯公司服務差勁極了。那個人越說越起勁,結果有八九個店員都圍過來聽他講。
布萊恩當時有好幾種選擇。其實他正在休假,他自己還有工作要做,老婆又在等他回家。他大可以置若罔聞,隻管自己的事。可是布萊恩卻走上前去說道:“先生,很抱歉,我聽到了你對這些人說的話。我在考克斯公司工作。你願不願意給我一個機會改善這個狀況?我向你保證,我們公司一定可以解決你的問題。”
那些人臉上的表情都非常驚訝。布萊恩當時並沒有穿公司的製服,他走到公用電話旁,打了個電話回公司,公司立即派出修理人員到那位顧客家中把問題解決,直到顧客滿意為止。後來,布萊恩還多做了一步。他回去上班後,打了個電話給那位顧客,確定他對一切都滿意後,還提供顧客延長兩個禮拜的試用期,並且為給他造成的不便致歉。布萊恩這種站在老板立場的行為事跡受到了公司負責人葛培特的高度讚揚,並號召公司全體員工向布萊恩學習。
其實,我們可以理解布萊恩的行為,他之所以這麼做,就是把公司當成了自己的公司,他每時每刻想的都是怎樣來宣傳自己的公司、怎樣站在公司的立場為客戶服務,就算是在休假的時間他都不放過。他身上具備著強烈的主人翁精神,時刻想著為企業作貢獻。
但是,現實中真正能做到以主人翁的態度去工作的員工並不多,有些員工之所以產生抱怨,就是因為沒有真正將自己置身於企業主人的位置,還是帶著一種“我勞動,你付錢”的心理去工作,一旦勞動與所得不成正比,便會產生消極情緒,對企業大肆抱怨。
對於習慣抱怨的員工來說,如果不能從態度上做出改變,把自己看成企業的主人,那麼就很難在行動上主動積極起來。這也是很多員工無法真正擺脫不滿情緒的原因,當然也就很難有足夠的動力去工作,完不成任務也就很自然了。所以要想在企業中有所作為,就要樹立起足夠的主人翁意識。
而有些員工雖然擁有主人翁意識,卻無法做好工作,原因在於沒有正確把握主人翁的定位,過分強調“主人”,把自己看得過高,把自己放在了企業這條船上,將自己看成企業的掌舵人,卻忘記了自己是推動船前進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