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9章 商海裏遊泳:不要被焦慮窒息 (1)(2 / 3)

經濟學家奈特認為,不確定性普遍存在於經營活動中,不確定性是企業經營的一種固有屬性,企業家的天職和存在的根本理由就是解決不確定性的問題。而創業活動作為企業經營的起點同樣如此,心理學研究證明了不確定性會引起人的焦慮情緒,創業的不確定性,往往也是造就創業焦慮情緒的根源。

絕大多數創業者承認,他們感到恐懼是因為對自己產生了懷疑:“顧客真的需要我的產品嗎?我的公司能熬到賺錢的那一天嗎?我的這次市場促銷能有收獲嗎?”

這種恐懼老是潛伏於我們心裏,使我們時時手心冒汗,惡心反胃,鬱鬱寡歡,甚至神經官能失常而“咯咯”傻笑;它還會像一個惡魔在我們的潛意識裏時時念叨:夢想隻是夢想,夢想不能實現,夢想不能實現……

於是我們的勇氣被吞噬,我們變得膽小如鼠。試想一下,你是否已有很多次僅由於害怕可能被拒絕,而不敢大步向前遞上名片,從而喪失了潛在客戶?因此,在創業這個人生關鍵階段,我們必須戰勝恐懼。

首先,你必須明確:創業之中產生恐懼是不可避免的,與其垂頭喪氣找出原諒自己的10個借口,不如從現在開始行動,大聲承認“恐懼是正常的,恐懼是我需要的”,然後把它轉化成一種推動你創造奇跡的力量!

其次,把自己與競爭對手做差異分析,找到你在這種生意中的獨特優勢,你就確立了自己的創業基礎,從而不再害怕。

最後,使自己圍繞在行業中最專業的人群中,以幫助你的生意取得成功。永遠不要因他們的專業程度而感到被威脅,而是要從中學習並且像在一個團隊裏一樣和他們坦誠合作。

社會精英,誰動了你的健康

2000年,36歲的王誌國從政府機關辭職,隻身來到北京,創辦了一家律師事務所。那時候,他的家裏剛剛貸款買了房,太太為照顧幼小的女兒,一直沒有上班,他卻為了打開在北京的局麵,半年時間,光請客吃飯、交通住宿就花了6萬多元。小案子不願接,大案子也沒有。根本不知道什麼時候能掙到錢,卻一直往外投錢。

那是正常人無法體味的痛苦。王誌國夜夜躺在床上,輾轉反側不能入睡。早上起床後,看見什麼都想發脾氣,雙手不停地發抖,惡心,頭痛欲裂。那時的他甚至想自殺。

在外人眼裏,王誌國是一個碩士,有自己的公司,事業有成,家庭美滿。但他不足40歲,卻因為工作中的一點挫折而痛苦,難以容忍自己的不成功。

作為社會精英的王誌國,由於自身的敏感以及長期工作的壓力,整個人處於一種焦慮狀態,這是“精英症”的典型表現。

社會精英是指那種社會地位比較高,受教育程度高的人群。這一人群的特征明顯:

1.事業心強,有成就感。

2.有強烈的工作動機,勤奮甚至玩命地工作。

3.能量充足,似乎永遠不知疲倦,有連續工作的能力。

4.很看重自己的聲望,對自己要求嚴格,有很強的曆史使命感,大多有舍我其誰的想法。

5.他們總是處於一種應激狀態。

精英人群所具備的這些特征,對其工作和生活帶來了嚴重的負麵影響:

首先,生存壓力很大。為了生活,他們拚命工作,不斷自我加碼,最後容易引發生命危機。

其次,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往往比較敏感。當他們實際得到的和期望得到的之間、自己得到的和他人得到的之間存在很大差距時,就心理失衡,容易憤怒,無名發火。從身心健康的角度講,這會進一步加重他們的心理負擔,影響他們的身體健康。

再次,根據研究,長期處於壓力狀態下的人會經過“警覺”、“反抗”和“耗盡”三個階段。這就是說應激精神狀態可以導致身心疾病,甚至造成“過勞死”。

“過勞死”最簡單的解釋就是超過勞動強度而致死,是指“在非生理的勞動過程中,勞動者的正常工作規律和生活規律遭到破壞,體內疲勞淤積並向過勞狀態轉移,使血壓升高、動脈硬化加劇,進而出現致命的狀態”,而造成這種狀況的根本原因,還是由於心理壓力過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