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基於社區超市的生鮮農產品配送研究(2 / 2)

2、流通環節多。我國生鮮農產品主要來源於散而小的個體種植戶。傳統的流通過程為:生產者收獲——產地市場交易——批發商運往銷售市場——零售商銷售給消費者。從該過程我們可以看出生鮮農產品經過了多次交易和集散,流通環節較多,供應鏈較為複雜。過多的環節增加了成本和損耗。

3、冷鏈物流發展較落後。冷鏈物流是指物品從供應方到接收方的過程中為保證物品安全和品質、減少物品損耗,使物品全程處於低溫狀態的特殊供應鏈係統。我國現階段絕大多數生鮮農產品都是常溫狀態下的流通,冷鏈物流僅占全國人口總量的10%左右,然而發達國家特別是美國和日本,冷鏈物流大約占全國人口的80%以上。同時由於對生鮮農產品冷鏈物流的認識不足,也使得冷鏈物流發展較為緩慢。

三、改進措施

1、產地直接采購。配送中心可以和農產品生產基地簽訂專供協議。產地采購縮短了供應鏈環節,不僅為農戶和配送中心創造了更多了利潤空間,還減少了周轉損耗。產地采購縮短了流通的時間,創造了時間價值。產地采購還能實現生鮮農產品質量的全程控製,保證質量安全。

2、加快發展冷鏈物流。在生鮮農產品中推廣冷鏈物流技術,有利於保證產品的質量、減少流通過程中的損失,增加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加快發展冷鏈物流的前提是加強冷鏈物流基礎設施的建設、增加先進的冷鏈物流設備、引入新的技術。(1)冷鏈物流強調的是全過程的低溫管理,產地是以往冷鏈物流的薄弱環節,因此應加強產地冷鏈物流的基礎建設。(2)生鮮農產品入庫、出庫、交接的過程也是冷鏈物流較為薄弱的環節,應采用先進的冷鏈物流設備進行交接,避免溫度提高影響產品質量。(3)引入國外先進的冷鏈技術的同時也要注重開發適合生鮮農產品冷鏈物流的技術,並對工作人員進行相關專業技術的培訓。

3、注重生鮮專業人才的培養。現階段無論是農貿市場還是大型超市甚至是商業企業,都存在生鮮專業人才匱乏的情況。生鮮農產品的特殊性決定了不能采用傳統的處理方法。因此,配送中心應該加強對員工的專業知識培訓或通過校企合作的方式委托學校培養專業化人才。

四、總結

基於社區超市的生鮮農產品配送免去了都市人在繁重的工作之後還必須穿梭買菜的過程,節省了時間和精力,帶來了更好的生活體驗。但是發展社區生鮮農產品配送也麵臨著一些實際的困難,如易腐敗、流通環節多、技術條件差等問題。最後本文提出可以從產地直接采購、發展冷鏈物流和加強人才培養的方式加以解決。

參考文獻:

[1]朱仕兄.我國生鮮農產品冷鏈物流現狀及發展對策分析[J].研究與探討,2012第12期

[2]王曉娟.我國生鮮連鎖超市發展製約瓶頸及應對策略分析[J].中國市場,中國市場,2012年第41期

[3]顧國建.我國超市生鮮食品經營模式借鑒和戰略思考[J].商業經濟,2006第3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