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寶鎮農村勞動力轉移對當地經濟發展的影響研究
經濟研究
作者:秦潔
【摘要】當前中國正處於人口轉移的特殊時期,這種人口轉移主要表現為農村勞動力的轉移。認清農村勞動力轉移對經濟發展的影響有助於推動經濟發展。石寶鎮是位於中國西部的一個典型且具有代表性的農業鎮。本文通過實地調查訪談法和文獻分析法,研究當地農村勞動力轉移的模式、現狀以及給當地經濟發展所帶來的影響。最後通過SWOT模型得出石寶鎮農村勞動力轉移對當地經濟的發展利弊均存,其中勞動力的外部轉移弊大於利因而構建合理的農村勞動力內部轉移機製更有利於促進當地經濟發展。
【關鍵詞】石寶鎮,勞動力轉移,經濟發展,影響
一、石寶鎮經濟社會發展概況
石寶鎮現有經濟分為農業經濟和非農經濟,其發展現狀可以慨括為“一個根本、二個產業、三個項目”。一個根本,即作為一個傳統的西部農業小鎮,其仍然以農業經濟為根本。二個產業,即具有石寶鎮地方特色的產業有兩個:旅遊業和鎮內特色工業。旅遊業即以石寶寨這一風景名勝為核心開展的一係列旅遊服務。石寶寨也被稱為“江上明珠”,建於明末,是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也是國家4A級旅遊景區;鎮內特色工業有:石寶麵條加工廠,石寶寨牌豆腐乳廠等輕工業。三個項目,即當地農村現有的三個主要項目:高山生態辣椒種植項目、石五肉牛養殖項目、(施格蘭)柑橘項目。其中數柑橘項目影響最大,但博富文施格蘭柑橘公司於2013年底終止了石寶鎮5個村5000餘畝柑橘承包合同。目前當地鎮府已通過多方招商、考察洽談,引進重慶恒河集團等公司並重新與 2000餘戶果農簽訂承包合同。總的來說,當地經濟的發展較為緩慢,但潛力巨大。
二、石寶鎮農村勞動力人口轉移現狀
石寶鎮農村勞動力外部轉移人數高達19150人,占農村適齡勞動力的比重為74.28%。其中外部轉移勞動力中18—45歲年齡段的青壯年勞動力占外部轉移勞動力總人數的比重高達90%,且外部轉移的勞動力人均文化水平(初中)明顯高於內部轉移勞動力的人均文化水平(小學)。總的來講,當地農民務農情緒低,“十室九空”現象普遍。勞動力外部轉移成為主流,鎮內勞動力的構成為婦女、老人為主。
通過筆者的分析總結,最主要的有以下三個方麵的原因:一是,農業貿易條件的惡化和比較利益下降以及農業外部條件的改善。二是鎮內經濟發展的缺陷明顯,主要表現為:鎮內缺乏統一協調的經濟發展規劃,特色產業的產業鏈較短,產業附加值不高等原因導致鎮內經濟發展緩慢,效益不高。以旅遊業為例,石寶鎮的旅遊業僅僅以石寶寨這一景點為賣點,與之配套的隻有一條旅遊街。而旅遊街的服務97%以上為出售相關旅遊紀念品,且商家所售紀念品幾乎沒有差異性可言。三是,農村勞動力的短視經濟行為以及觀念問題。例如,外出從事建築行業的青壯年勞動力月工資在7000—30000元不等,相比鎮內就業所得作為一個理性的經濟人也就不難理解絕大部分青壯年勞動力外出務工的原由了。其次目前當地農村勞動力在觀念上更加接受外部轉移。特別是青壯年勞動力以外出務工為榮,更甚者可以說把外出務工當做一種時尚,而留守鎮內往往是沒本事沒實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