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石寶鎮農村勞動力轉移對當地經濟發展的影響研究(2 / 3)

三、石寶鎮農村勞動力轉移對當地經濟發展的影響

(一)對農業發展的影響

1.對農業勞動力有效供給的影響。農業勞動力的有效供給是農業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農業勞動力的供給是指在一段時間內勞動力進行農業勞動供給的數量和質量。通過本文前麵的數據得知,石寶鎮青壯年、高素質農村勞動力外部轉移比例高;內部轉移勞動力多為婦女和老人,且人均文化水平較低。兩種不同的勞動力轉移模式對農業勞動力的有效供給所帶來的影響為:石寶鎮當地農業發展所需勞動力數量缺口大,質量低。

2.對土地等自然資源的合理利用的影響。筆者統計整理相關資料,目前石寶鎮農村耕地、水域、林地等自然資源閑置率較高。分別的,農村家庭或村屬耕地閑置率達到71%;家庭或村屬水域閑置率為80%;家庭或村屬林地閑置率達到60%。由於大量農村勞動力選擇外部轉移,當地農村家庭大多選擇耕地閑置,往往隻耕種區位條件較好的土地以滿足家庭剩餘人口需求。水域麵積主要為河流和水塘,除了少部分水域被用以養魚利用外,大部分都被荒廢未做任何利用。與此同時兩種不同的轉移模式所帶來的高閑置率也相對緩解了當地人地矛盾,有利於當地生態保護且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土地等自然資源的流轉成本較低,規模化流轉成為可能。

3.對增加農業生產投資的影響。勞動力轉移對農業生產投資的影響主要從轉移勞動力收入水平和對農業生產投資意願兩個角度來分析。從轉移勞動力的收入水平來講,石寶鎮內部轉移勞動力從事農業生產的比重較高,農業生產投資主體也大多為內部轉移勞動力。由於外部轉移勞動力收入水平明顯高於內部轉移勞動力的收入水平,這就導致農業生產投資資金的相對不足。就當地勞動力的收支來看,外出青壯年勞動力收入水平較高,但其消費也比較高且大多用於住房、家電等生活資料消費,生產性資料消費積極性不高。從轉移勞動力對農業生產投資的意願上來講,農業生產投資的不足更為明顯。由於農業生產的比較劣勢,內部轉移勞動力願意增加農業生產投資的比重很低,隻有20%左右。而外部轉移勞動力更傾向於對其所從事的職業追加投資,對當地農業生產投資興趣低。當然,目前也有一部分外轉勞動力返鄉進行農業創業投資,但屈指可數。

(二)對非農產業發展的影響

1.對非農產業勞動力的有效供給的影響。和農業生產一樣,能否提供足夠數量且質量的勞動力對於非農產業的發展至關重要。由於石寶鎮農村勞動力以外部轉移為主,同樣的,鎮內非農產業的發展也麵臨著勞動力的有效供給不足的困境。例如建築業和旅遊業。其中內部轉移模式因其轉移勞動力在本地,所以對非農產業發展所需的勞動力供給在數量上影響不大,但數量少,質量較低問題仍然存在。外部轉移模式對非農產業勞動力有效供的影響可以簡述為:優質勞動力的大量外流,造成了非農產業發展所需勞動力在數量和質量供給上的雙重不足,不利於農村非農產業的發展。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已經開始有外轉勞動力回流創業的苗頭,這有利於當地非農產業的發展。但較之於農業來講對非農產業勞動力的有效供給問題有所緩和:一,勞動力的數量缺口相對較小。由於同等勞動供給條件下非農產業所帶來的收入往往高於從事農業生產的收益,內部轉移勞動力更傾向於投入到非農產業中,且附近的鎮域也會有勞動力補入二、勞動力的質量相對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