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六安市茶葉出口問題及對策分析
經濟研究
作者:朱永璨
【摘要】近些年六安地區茶葉出口競爭能力增長乏力,主要是國際需求疲軟、茶葉出口非關稅壁壘增加等原因所致。提升和維持六安地區茶葉出口競爭力水平需要在構建新型茶葉生產經營主體,提升六安茶葉產業化水平、加快六安茶葉品牌營銷推廣,提升六安茶產業的國際知名度、發揮地方政府的引導能力,提升區域茶葉出口競爭力等方麵思考解決路徑。
【關鍵詞】六安茶葉,出口貿易,競爭力
一、引言
安徽是我國第三大茶葉外貿出口基地,2013年,安徽地區茶葉生產總量約為10萬噸,其中出口總量為3.4萬噸,約占總產量35%。六安市作為安徽省第二大茶葉生產基地,茶葉出口總量在2006年之前始終處於較高的增長態勢。伴隨國內外茶葉市場競爭加劇以及全球金融危機的雙重影響,六安茶葉的出口總量雖然仍保持每年2.1%的增長速度,但在出口總量和創彙能力方麵都麵臨著巨大的內外部壓力。
二、六安地區茶葉出口現狀
2.1出口市場分析。六安地區茶葉生產主要包括以六安瓜片為代表的名優茶、霍山黃芽為代表的綠茶以及皖西白茶為代表的有機茶,產品類型總體上以綠茶為主且占到地區茶葉年產量的90%以上。過去十年間,日本、俄羅斯、摩洛哥等茶葉消費市場成為六安地區最主要的茶葉出口國。比較而言,六安地區茶葉在歐美等重要茶葉消費市場滲透和推廣程度相對較低。
2.2出口結構分析。六安地區茶葉出口品種以六安瓜片等名優茶為重點、綠茶、有機茶為主體。六安瓜片是六安在國內外知名度相對較高的名優茶葉品種,六安瓜片是中國十大名茶之一,也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最早的國禮茶品,在國內外享譽較高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2.3出口價格分析。六安地區茶葉出口價格表現出三種不同的基本態勢:以六安瓜片為代表的名優茶品價格適度提升、以金寨翠眉、霍山黃芽為代表的有機綠茶價格基本維持穩定、以金寨紅茶為代表的新興茶品則主要通過較低的出口價格試圖向主流茶葉消費市場滲透。
三、六安市茶葉出口存在的問題及難點
3.1 宏觀層麵:外貿環境低迷
3.1.1後次貸危機時期市場需求疲軟。08年以來,美國次貸危機一度導致發達國家和新興市場國家流動性不足,信貸規模萎縮,經濟發展持續低迷,致使六安地區茶葉主要出口市場如日本、俄羅斯等國家的訂單數量和進口需求都呈現一定程度的縮減。加之人民幣幣值持續走高、人力資本等要素成本提升等因素,六安地區茶葉出口價格競爭力持續走低。
3.1.2主要茶葉進口國非關稅壁壘增加。金融危機以來,為進一步保護本國產品,減少對外進口,發達國家采取了一係列非關稅措施阻礙國外商品進入本國市場。僅2012年一年,歐盟茶葉委員會發布的歐盟及德國茶葉新農殘標準,增加了10個農殘項目,並更新了其他10個農殘項目的新限量。更新後的茶葉農殘項目共計227項,其中207個農殘項目的標準限量為目前儀器最低檢測底線,占91.2%。
3.2 微觀層麵:六安茶葉出口競爭能力較弱
3.2.1茶葉出口結構與消費市場需求錯位。從需求方麵看,非洲、歐盟、俄羅斯、日本等國家和地區是世界上重要的茶葉進口國和消費國,其中紅茶的國際市場份額占到上述國家和地區需求量的85%以上。六安地區一直以來都以其品質優良的綠茶產品馳名國內,紅茶種植經驗不足、品種單一、茶草品質同先發市場國家同類產品的競爭差距仍然存在。當前,就茶葉供需的品種結構來看,六安茶葉出口市場增長潛力相對有限,提升出口水平必須優化地區茶葉生產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