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我國農產品期貨市場套期保值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2 / 2)

三、政策及建議

(一)建立科學的農產品期貨品種上市機製,優化期貨產品結構。我認為我國農產品上市的行政審批製是國家過度幹預期貨市場的一種製度,該製度的實施需要征求多個相關部委、現貨期貨管理部門、省級部委領導等等的相關意見,程序繁瑣。 在一定時期有其存在性,但是在當下全球經濟回暖,我國經濟發展放緩的背景下,期貨市場的發展不能再受到過於複雜的條條框框的限製,應當盡快建立科學的時應當下經濟發展環境的農產品期貨新品種上市機製。應當建立像上海自貿區那樣的試點把各項審批環節集中到一起,成立專業性、權威性地農產品期貨產品上市決策機構。

(二)法律法規建設。加快農產品期貨市場法律法規建設,不斷更新和完善農產品期貨相關的法律法規、行業規則,充分對農產品期貨市場進行定位、規範。為農產品期貨市場創造更廣闊的、更規範的發展空間。

(三)加大宣傳力度,鼓勵農產品期貨工具的運用。我國加入WTO後,國內農產品市場逐步與國際農產品市場接軌,國際農產品尤其是大宗農產品價格的波動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到我國國內經濟和生活水平。以大豆為例,目前我國國內大多數豆製品企業麵對大豆價格的波動隻能是被動的接受,隻有很少一部分企業會利用境外大豆期貨市場進行農產品套期保值,但如果引入並推廣期貨工具,所有經營豆製品的市場參與者和投資者都可以通過購入和售出大豆期貨產品進行轉移市場風險、進行套期保值。(四)改善投資主體結構

相較世界其他發達國家一戶農戶可以管理幾千公頃的農地,我國農戶平均農地隻有幾畝地,這就導致了農民不可能成為農產品期貨市場的主體。農民主體地位缺失、農產生產經營與農產品期貨合約的套期保值脫節。因此,加快土地流轉、鼓勵農民發展合作組織,是土地集中起來,可以提供足夠的農產品,使農民參與到農產品期貨市場中來,才能更好地利用農產品期貨市場的功能降低農業生產經營風險,減少期貨市場的投機倒把,真正的實現讓農民增收,讓農民過上好日子,同時還能促進農產品生產的現代化、規模化、標準化、產業化發展。

參考文獻:

[1]魏振祥,高勇.中國農產品期貨主力及近月合約套期保值效果研究[J]. 證券市場導報. 2012(02)

[2]胡振虎.美國農產品期貨市場的借鑒與思考[J]. 中國財政. 2010(13)

[3]潘瑞軍,倪昌勇.淺談我國農產品期貨市場存在的問題及發展策略[J]. 商場現代化. 20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