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我國農產品期貨市場套期保值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1 / 2)

我國農產品期貨市場套期保值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

經濟研究

作者:王蕾 鄭朋朋

【摘要】本文通過對農產品期貨市場的發展現狀和趨勢的分析,在總結了農產品期貨市場的作用的前提下,指出了我國農產品期貨市場存在品種少、結構不合理、製度不完善、農戶進入難等問題,並根據具體問題從製度、法律、宣傳、改善投資主體機構等方麵提出了解決問題的幾點建議,以供參考。

【關鍵詞】農產品期貨,套期保值,農產品期貨管理製度

一、現狀和趨勢

我國農產品期貨大致經曆了20多年的發展,大體可分為以下四個發展階段:第一個階段是1990—1993年,是農產品期貨市場的初創階段;第二階段是1994—1996年,是農產品期貨市場的清理整頓階段;第三階段是1997—2000年,是農產品期貨市場的調整階段;第四階段是2001年至今,這個階段時農產品期貨市場的規範發展階段。目前,在我國三家期貨交易所中,鄭州商品交易所和大連商品交易所都是以農產品期貨交易為主,上海商品交易所的農產品期貨品種目前隻有天然橡膠。

二、存在的問題

(一)上市品種少。截止2014年11月份,上交所、大交所、鄭交所上市交易的商品品種有44個,這也是我國上市期貨商品總數,其中農產品期貨18個,占期貨市場上市總數的41%。而相比傳統的期貨產品強國而言我國農產品期貨品種明顯偏少,不能滿足日益膨脹的農產品期貨經營者需求。這就嚴重的製約了農產品期貨套期保值和轉移風險的作用。

(二)品種結構不合理。我國人口眾多、幅員遼闊是農產品生產消費大國,但是農產品期貨市場在我國卻是遲遲發展不起來,這與我國農產品期貨產品種類結構不合理有著不可或缺的關係,期貨合約的設計不能最大範圍的拉近與現貨市場的差距,滿足現貨市場的需求,這既不利於農產品期貨市場交易數量和交易額的擴大,也不利於形成一種公正、公開、公平的農產品期貨交易氛圍。

(三)管理製度不完善。我國現行的農產品期貨管理製度還存在諸多問題是不完善的,尤其是存在諸多弊病的結算製度,迫切的需要重新修訂和改善;另一方麵,現行的保證金製度使得我國農產品期貨合約尤其是短期合約交易的門卡變高,本來農戶手裏的資金就少買這樣就更加不利於他們進入。

(四)存在的投機行為比較嚴重。一般情況下,一個穩定地金融期貨市場需要更多的機構或者企業投資者,而現實情況是在經濟發展迅速的中國,一些人先富了起來,個人投資比重遠遠高於正常的投資行為比重。 這加重了市場中存在的投機行為,對期貨市場的穩定形成反作用威脅。

(五)農戶進入期貨市場渠道少。首先,農戶的受教育程度有限,這種專業性極強的農產品期貨知識他們難以消化;其次,農民比較注重眼前利益,他們所擁有的流動資金數量少,更加不願意承擔進入期貨市場的資金要求;第三,農戶所能獲得的期貨價格信息有限;最後,我國實行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製決定了我國多數農民經營的農地有限,所生產的農產品不能適應農產品期貨市場所需的大量農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