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轉型著力點明確:淮北市6個開發區各競風流,10個鄉鎮工業集中區先後建成,形成了以現代加工製造業為主的市經濟開發區龍湖工業項目區、以食品工業為主的鳳凰山經濟開發區、以礦山機械製造為主的杜集經濟開發區、以銅鋁深加工為主的濉溪經濟開發區、以紡織服裝和新材料為主的市經濟開發區新區、以煤化工為主的臨渙工業園等特色鮮明、景象發展的園區格局。
4)轉型政策鮮明:淮北市結合產業發展布局和狀況,出台了《關於大力培育新興產業的意見》等相關文件,編製了新興產業發展規劃綱要,更進一步明確了新興產業的著力點。並且,淮北市成立了市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工作領導小組,設立新興產業發展專項資金等。
5)轉型的全程支持:轉變政府職能,建立長效機製,保障轉型發展。城市轉型是一項宏大的社會係統工程,淮北努力推動傳統管理型政府向管理服務型政府轉型,完善製度保障,實現轉型發展的穩定性、協調性和可持續性。
3、對資源型城市轉型的對策及建議
資源城市的轉型存在外在型和內在型兩種模式,外在的類型是由政府主導依靠外界輸血推動。內在的轉型是通過向充分發展市場機製的道路邁進,實現自身的造血功能的提升。
外在型:1)“取長補短”。“取長”,是指依托自身優勢,發展本城市特色經濟;“補短”,自身特色經濟的發展帶動自身經濟的短板。2)“找”。找準並抓住自身優勢,尋找新的產業增長點和經濟發展著力點,實現新的突破。3)轉型思維、政策明確,需要政府、企業等對轉型的全程支持,不要半途而廢。同時充分合理運用國家相關政策,如國家支持產業轉型和創新體係建設的相關政策。4)對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產業結構要多元化、合理化、 高級化的發展,要從單一的、 低技術含量的、 資源部門為主的產業向多元的、 高技術含量的製造業部門, 以及服務於資源部門、 製造業部門的現代物流、 科研、金融、 信息產業等服務業轉化升級。5)生態環境整治和恢複,提高資源利用率, 減少溫室氣體排放,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內在型:人力資源。世界各國在資源城市的轉型過程中,都非常重視人力資源的開發。在一些發達國家存在不少成功的案例,如德國魯爾:“ 技術之路”和人才的培養;美國洛杉磯:按照“ 發展主導產業——帶動相關產業——完善基礎產業”順序展開和人力資源的開發;法國洛林:對失業工人進行培訓以及將產業轉型和人力資源開發結合。其中,都有人力資源的開發利用。人力資源開發,充分調動人自身的能動性和積極性,形成良性的市場競爭機製,通過創新的思維提高自身素質,適應社會大環境的改變,完善社會保障措施,降低創新的門檻,從內而外完成城市的轉型和變革。
對於城市轉型,應當因地製宜,發揮比較優勢,選擇適合本地區轉型模式,在轉型的過程中,有必要學習和借鑒發達國家和地區的成功經驗,但絕不能照搬照抄,必須根據本地區的實際,探索適合自己的轉型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