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資源型城市現狀及加快資源型城市轉型的對策及建議
經濟研究
作者:蔡亞星等
【摘要】隨著國家經濟體製的改革以及產業結構的調整,資源型城市在其發展的過程中遇到了如產業結構單一、生態破壞和環境汙染嚴重等問題,並且由於大部分自然資源的不可再生性,眾多的資源型城市不可避免地都會遭遇到自然資源枯竭,資源優勢喪失,城市發展停滯,因此,城市轉型已迫在眉睫。安徽淮北市作為煤炭資源型城市的代表之一,本文對資源型城市轉型研究的基礎上,以安徽淮北為實例,提出轉型的對策與建議。
【關鍵詞】煤炭資源型城市,安徽淮北轉型之路,城市轉型對策
1、煤炭資源型城市現狀
資源型城市是指依托本地自然資源發展起來、以資源性產業為主導的專門化職能城市,包括礦業城市和森工城市。目前,中國共有各類資源型城市262座,約占全國城市總數的20%,而其中煤炭資源型城市占幾近一半。
煤炭資源型城市長期以來對我國的經濟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但是由於煤炭資源城市自身發展的特點和我國經濟體製由計劃經濟轉變成市場經濟的特殊曆史背景,煤炭資源型城市普遍麵臨著城市轉型的問題。目前,我國煤炭資源型城市中有相當一部分已處於資枯竭期,隨著主體資源不斷減少、開采時間長、開采成本日益上升、失業下崗職工數量大、生態破壞和環境汙染嚴重等諸多問題,煤炭資源型城市轉型已迫在眉睫。而煤炭資源型城市在轉型的過程中,無不受到資源匱乏、產業結構單一、生態環境惡化、社會矛盾突出等問題的困擾, 而且煤炭資源型城市的轉型不單是經濟結構的改變,更是城市發展方向的改變和城市定位的改變,比如從產業創新、發展特色產業、發展循環經濟等方麵來促進轉型。
2、安徽淮北的轉型之路
安徽淮北, 2009年被確定為第二批國家資源枯竭型城市,與諸多資源枯竭型城市一樣,麵臨著很多問題:經濟結構簡單,淮北市三大產業的比重中,第二產業比重達到50%以上,而在第二產業中,煤炭、電力工業長期居主導地位,是支撐全市經濟發展的支柱和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經濟結構的單一,造成就產業結構的單一,失業和貧困人口增多,由於煤炭資源逐步枯竭,全市已有8對礦井進行關、停、並、轉,有近4萬名礦工下崗失業,因采煤塌陷,15萬農民失去土地,這個數字每年還在以數千人的速度遞增;還有人均收入增長緩慢、生態環境破壞嚴重、社會矛盾激化等,若再不轉型,淮北甚至會加入“鬼城”的行列。
要麼生存下去,要麼滅亡。在興與敗之間,淮北人選擇前者。
嚴峻的形勢在步步緊逼,但在嚴峻的形式下,淮北“華麗轉身”,書寫屬於自己的篇章。那麼,淮北是如何轉身的?
1)轉型思維明確:轉型更在“找”。找什麼?找新的產業增長點。淮北地處黃淮海腹地,農產品資源豐富,周圍又有著20家左右的大型礦業集團,於是,淮北市因地製宜,選擇加快食品工業和機械製造業的發展。在此過程中,淮北市又審時度勢,開始大力培育新興產業,又實現了新的產業突破點。
2)轉型大方向明確:淮北市提出了“六大轉型”:①從單一的煤電行業向多元產業轉型:淮北市明確提出要堅持改造提升傳統產業與培育壯大接替產業相結合,大力發展煤電、煤化工、食品、礦山機械、紡織服裝、新興建材六大主導產業。與此同時,生物醫藥、生物質能源、新材料、精細化工等新興產業也逐漸興起。②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③傳統商業向現代商貿服務業轉型。④城鄉二元結構向城鄉一體化轉型。⑤工礦型城市向山水生態城市轉型。⑥傳統管理型政府向管理服務型政府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