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安徽省碳排放影響因素分析
2.1 碳排放與各影響因素關聯度的計算和比較
碳排放量受到技術水平、經濟發展、能源結構、經濟結構等因素影響,為分析安徽省碳排放演化背後的機製,本文采用灰色關聯度分析方法,分析經濟增長、經濟結構、能耗強度和能源結構等四個影響因素與碳排放量增長之間的內在聯係,反映不同影響因素對碳排放增長的影響程度,得出合理的減排措施。其中,以1999年為基期的不變GDP衡量經濟發展水平;用生產總值構成中的第二產業比重表示產業特征;用單位GDP能耗(單位:噸/萬元)表示能耗強度;用煤炭消費量占一次能源消費量比重表示能源消費結構。
灰色關聯度分析法是一種多因素統計分析方法,以各因素的樣本數據為依據,用灰色關聯度來說明各因素間的關係。該方法根據對動態過程的發展態勢進行量化分析,來獲得係統內的、與時間序列有關的統計數據間幾何關係,得出參考數列與比較數列間的灰色關聯度[3]。按照灰色關聯度的計算步驟[4],測算出不同因素與碳排放量的關聯係數。
ri值越大,說明第i項影響因素對碳排放的影響就越大;反之,ri值越小,影響就越小。從上述排序結果可以看出:經濟規模與碳排放量的關係最大,它們的關聯度達0.7637,其它影響因素依次是產業結構、能源消費結構、能耗強度。其中,產業結構與碳排放的關聯度為0.7124,能源結構和能耗強度與碳排放量的關聯度介於0.6—0.7之間。
2.2 碳排放的影響因素分析
2.2.1 經濟發展水平
安徽省生產總值與碳排放的變化趨勢有較大的趨同性,二者的關聯係數高達0.7637。Grossman等學者通過實證分析得出了環境庫茲涅茨曲線(EKC),為了進一步驗證碳排放與經濟發展水平之間的關係,運用EViews5.0進行回歸分析,得出1997—2012年安徽省碳排放量(ACE)與GDP(X)之間的回歸關係:
以上表明,在安徽省,碳排放量與經濟發展關係的回歸模型中,為0.9885,顯示出高擬合程度, F值為1035.38,sig.=0.000,顯示出回歸方程的顯著性檢驗,碳排放量與GDP有顯著的線性關係。可見,碳排放與經濟發展水平之間基本呈正相關性,即隨著GDP進一步上升,碳排放量將同時增加。安徽省碳排放的演化趨勢正處於EKC的上升期,這與經濟社會發展階段密切相關。隨著安徽省經濟持續快速發展,能源需求不斷增強,導致因能源的高消耗和高排放,而造成的碳排放量持續快速增加。安徽經濟增長遠沒有達到庫茲涅茨曲線的閾值點,碳排放量還會隨經濟發展而增加,要達到曲線的碳排放量大幅下降的階段,仍然有一段距離[5]。因而,在相當長的時間內,安徽省將持續麵對因經濟增長帶來的碳排放壓力。
2.2.2經濟結構。經濟結構是影響碳排放的重要因素,二者的關聯度為0.7124。安徽省作為一個中部省份,產業結構有其特殊性。分析發現,安徽省近年來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經濟結構不合理的狀況並未取得明顯改善。2010年第三產業比重僅占34.4%,這一比重低於發達國家30%—40%,同時低於我國經濟發達省份。在安徽省大力發展工業化過程中,重工業化程度不斷加深,全省擁有大型企業集團包括:兩淮煤礦、銅陵有色、合肥鋼鐵、馬鞍山鋼鐵、海螺水泥、新集煤電等,重工業化導致安徽經濟增長方式依然是外延型和粗放型的,同時重工業的發展必然導致碳排放量居高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