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教育市場多樣化及其經濟現象研究(2 / 2)

互聯網教育的最大優勢在於教育資源不受時間、空間的限製,可以無限共享,因此互聯網教育的覆蓋麵極廣,不僅考研、參加司法考試的成年人依賴在線教育,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也會選擇在線教育來彌補課堂上的缺漏。因此,互聯網市場前景廣闊。

以2001年創辦的滬江網為例,至2006年,滬江網已經聚集了20萬左右的用戶,2012年公司整體營收規模上億元,2013年底,滬江網獲得了約2000萬美元的B輪風險投資,其品牌估價達到了2億美元。

巨大市場意味著較高的進入壁壘,互聯網教育不僅要求企業具有較強的市場調研能力與技術創新能力,更需要企業能夠聯合優質的教育資源,優化配置教育資源。

四、對維持教育市場穩定發展的建議:

教育本質上是追求公益性的百年基業,在市場經濟帶動下的商業化發展無可厚非,但發展應均衡、適度,筆者有如下建議:

(1)確保機構合法性:1995年3月由八屆人大三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第二十五條第三款規定:“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以營利為目的舉辦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1997年的《社會力量辦學條例》第六條規定:“社會力量舉辦教育機構不得以營利為目的。”私立學校尤應注意,“以人為本”,專注教學。而留學服務機構當下良莠不齊,相關部門應加強監管、審批力度,嚴格審核機構資質。

(2)合理定價:尤其是互聯網教育行業,目前仍處在成長期,單一的市場導致收費缺乏科學性,從長遠看,在線教育勢必走上免費服務的道路,一旦互聯網教育行業漫天叫價,將對企業未來發展產生不利影響。

(3)允許存在公立、私立兩種學校:公立與私立學校並舉是“兩條腿走路”辦學的正確之道,尤其針對非義務教育階段的學前教育、成人教育、職業教育和高等教育而言。

(4)深入落實九年義務教育:教育市場的多樣化,給了學生多種求學模式但九年義務教育仍要繼續落實,抓牢基礎才可保證教育市場的均衡穩定發展。

公私並存、市場競爭加上合理的價格機製是地區內教育資源有效利用的必要條件。教育市場多樣化,盈利模式創新化,種種經濟現象的背後不僅是簡單的產品或服務交換,更多的是教育大背景下的利益博弈與前途選擇。

參考文獻:

[1]數據來源:高中生留學月度跟蹤調查,

http://edu.qq.com/zt2012/gzslx/

[2]艾瑞谘詢集團:《2014年中國在線教育行業發展報告》,2014年6月5日

[3]官欣榮:《創新民辦教育的盈利模式——一個現代商行為的法律規製視角》,《學術研究》,2007年第12期

[4]邵金菊、孫家良、朱孟進、朱美燕,《微觀經濟學》,浙江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第18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