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教育市場多樣化及其經濟現象研究(1 / 2)

教育市場多樣化及其經濟現象研究

經濟研究

作者:蔡閱林

【摘要】公立、私立學校分化,留學機構湧現,互聯網教育盛行使教育市場日益多樣化,本文以廣大受教育者主體,分析教育市場並研究其背後的盈利模式、資源利用效率、價格機製等經濟現象。

【關鍵詞】教育市場,資源利用,盈利模式,經濟現象

教育市場作為教育資源配置的“無形之手”,支配著受教育的主體及其監護人。人力資本生產過程中的“同群效應”以及“不願輸在起跑線”的固有價值觀,使教育市場競爭異常激烈,教育資源配置過程中效率、公平的矛盾深化,“教育為民還是教育為財”的爭議愈演愈烈。其後的經濟現象不僅映射了社會的發展,同時影響著利益相關者的收入水平乃至國家的人均生產總值。唯有深入了解當今的教育市場及其經濟現象才可更好控製教育市場,高效落實九年義務教育,實現“科教興國”的藍圖。

一、私立學校通過“補貼機製”搶占教育市場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以及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私立學校以其更優質的教學資源搶占義務教育市場。但私立學校極可能因其高額學費而失去低收入家庭中的高能力學生,為此,私立學校通過獎學金機製來吸引此類學生,提高學生平均質量的同時達到提高學校水平的目的。私立學校整體水平提高後,學校便可以對那些教育需求強烈的高收入家庭收取更高的學費,這種類似於高收入者補貼低收入者的“補貼”機製,不但不會導致不公平,反而提高了教育資源配置效率。而公立學校的隻能則是提供近於免費的“大眾教育”,私立學校的服務對象是教育需求高的高收入家庭以及孩子能力強的低收入家庭。由此,私立學校的資源配置往往更加高效,這種“補貼式”的價格模式有效彌補了私立學校“高收費”的弊端。

二、留學服務機構深挖細分市場

隨著中國進入WTO以及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我國留學市場蓬勃發展起來,教育資源的範圍由國內延伸至全球,留學服務機構應運而生。

調查顯示,61%的被調查高中生希望出國攻讀本科,17%的調查者希望出國讀高中,從不同年級來看,高三學生出國攻讀本科的意願最強,高達70%,分別比高一、高二學生高出13%和16%。由此,中國的留學服務機構將市場再次細分,核心目標群體已全麵過渡至90後,乃至義務教育階段學生。而留學機構的運營模式主要包括谘詢模式和中介代理模式兩種。谘詢模式的留學機構,盈利模式是向家長學生端收取服務費用;中介代理模式的盈利模式是合作,留學服務機構通過代理海外院校,向院校收取傭金。

這種非培訓式的盈利模式在教育市場中獨樹一幟,“不教學,僅服務”的形式是教育市場盈利形式多樣化的典型。

三、蓬勃發展的互聯網教育行業

調查顯示,2013年中國在線教育市場規模達839、7億元,同比增長19.9%,其中,中小學在線教育、在線職業教育、高等學曆在線教育等細分領域成為市場規模增長的主要動力。在沒接觸過互聯網教育的人中,83 .5%的用戶表示未來可能會選擇互聯網教育,58.5%的用戶願意每月支付100元左右的價格接受在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