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進經濟轉型
經濟研究
作者:汪詩淳 曹海天
【摘要】本文根據日前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亞太經合組織有關籌建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的演講,分析了此舉對於亞太地區深化經貿合作以及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作用,同時歸納出其對於推動亞太地區互聯互通基礎設施項目建設的影響,希望為進一步研究投資銀行對促進經濟轉型的問題提供理論參考。
【關鍵詞】投資,轉型,資本,區域
一、背景介紹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日前在亞太經合組織工商領導人峰會(APEC峰會)上做主題演講時特別強調,應動員更多資金在該地區投資基礎設施建設。習近平倡議,中國籌建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向包括東盟國家在內的本地區發展中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提供資金支持。新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將與域內外現有多邊開發銀行一道,共同合作,相互補充,共同促進亞洲經濟的持續穩定發展。
二、籌建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的一項重要功能
(一)拓展投資方式促轉型
1、拓展國內基建投資資金來源。
從1994年起,中國成為亞洲開發銀行最大的年度借款國。中國利用亞行貸款實施多項基礎項目,包括京九鐵路、上海蘇州河治理、北京環保等重大工程。通過亞洲開發銀行的有益經驗,此次中國牽頭成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必將對我國基礎設施建設起到非常明顯的提升作用。首先,亞洲基礎設施銀行相比與亞開行,它的職能更加單一,屬於專業細分領域的機構,因此可以提供最大限度的貸款給相關需要國家,首先包括我國。在這個過程中,我國可以獲得更多基建資金,擴展了資金來源;其次,由於中國作為主導國,擬出資比例最高,擁有多數投票權,這樣在國內需要緊急重大基建項目的時候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優先獲得貸款;另外,有了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之後,我們的財政壓力將得到緩解,不必像過去那樣需要提振經濟時就一次性投資若幹萬億,而是可以通過長期持續的基建貸款慢慢完善基礎設施建設,不但緩解了財政壓力還可以使經濟數據平穩變動,改變過去略顯笨重的國家投資方式,呈現一種穩定的可持續的投資增長模式。
2、增加投資方式。
對於借款國,這種國際貸款可以被看作亞洲基礎設施銀行出資國對其的投資。中國作為主導國,擬出資比例最多,投資效果最為顯著,且投資往往伴隨著人才、技術、物資的輸出,因此這些出口可以直接提振我國經濟的發展。再者,基礎設施建設一般周期較長,對於人才、技術、物資的需求都是長期的,並且根據進度,投資的方案可以及時調整,顯然這樣回報周期長,適用地域廣的投資較之短期大量的投資更具可持續性和平穩性。
(二)優化出口促轉型。
亞洲很多國家正處在工業化、城市化的起步或加速階段,同中國改革開放初期一樣,他們麵臨同樣的建設資金短缺、技術和經驗缺乏的困境。中國作為實力強大的發展中國家,熟悉發展中國家的基礎建設改造的經驗,擁有豐富的技術對策;並且東南亞國家普遍地理條件不佳,而中國在應對複雜地理施工問題方麵經驗豐富,如青藏鐵路建設等項目。以上兩點都使得中國的先進技術更加適宜東南亞國家的現實及需求,並且無論從設施運輸還是外交層麵,成本都更加低廉。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的成立擴大了亞洲國家基礎設施建設的需求,為中國技術出口創造了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