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支付風險研究
會計與金融
作者:安妮
【摘要】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是基本養老保險製度正常運行的物質基礎。製度內外的影響因素都加重了基本養老保險的支付風險。本文在分析這些風險及形成原因基礎上,提出了相應的建議:加強製度建設,減少製度本身不足對基金支付的影響;尤其應重視轉製成本和“空帳現象”對製度運行造成的巨大威脅;加強基金籌集,使基金來源多元化,彈性提高法定退休年齡,應對人口老齡化的巨大挑戰;加強基金管理,使基金管理法製化、規範化,使基金投資運營多樣化,確保基金保值增值;加強立法管理及專業人才的培養,保證製度的可持續運行。
【關鍵詞】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基金支付風險,隱性成本,老齡化,通貨膨脹
我國在較不發達階段就麵臨比發達國家還嚴重的人口老齡程度,養老保險基金麵臨嚴重的支付壓力。我國每年的基金結餘數目不斷增加,近年來隨著經濟的全球化以及通貨膨脹的影響,基金的保值增值的風險加大。我國仍是一個發展中國家,金融市場和經濟環境發展仍不完善,基金在投資方麵限製較多,基金的投資收益率較低,這也是基金保值增值的風險加大。我國養老保險現采用統賬結合的模式,轉製成本較高,並未得到較好的處理,基金支付壓力大。基金管理各環節落實的鬆動,以及監管不力,資金挪用占用現象都加大了基金支付風險。
造成這些支付風險的具體原因有:
1.人口老齡化嚴重,退休年齡偏低,提前退休現象嚴重。目前,我國退休年齡普遍偏低。我國目前實行男職工滿60周歲,女職工滿50周歲,女幹部滿55周歲退休的規定。這個退休年齡標準,讓本可以實現的基金平衡也因老齡化帶來的失衡人口而失去平衡。並且,人們普遍認可提前退休行為,存在到一定退休年齡就應該退休的心裏定式。這導致在許多地區,許多行業,許多職工都提前退休。此外,我國對提前退休的懲戒,以及對延遲退休的獎勵的相關製度並沒有嚴格立法,對提前退休行為沒有比較嚴格的規範作用,這都導致我國提前退休較為嚴重。大量的提前退休現象使得本已有大缺口的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缺口更大。人口老齡化以及普遍的提前退休行為給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的支付帶來了巨大的壓力。
2.轉製成本大,隱性成本高,空帳運行嚴重
為發揮現收現付製和基金製兩種製度各自的優點,結合我國實際,我國保留了一部分現收現付性質的社會統籌部分,同時也建立了具有積累製的個人賬戶,即現在的統賬結合模式。在現收現付製的基礎上建立統賬結合製度,比部分積累製度所需要增加的資金數額,即為我國目前的轉製成本。我國在製度轉化時,采用的是“老人老辦法”“新人新辦法”“中人過渡辦法”。這樣,有一部分老人並沒有基金積累,但是在當期他們又急需享受保險待遇,因此,他們所繳納的保險金必須由“新人”以及“中人”來承擔。由於我國人口基數大,老年人口也比較大,人口負擔比率也在加大,因此,“新人”和“中人”的個人賬戶來填補當期老人的支付,這樣“空帳運行”的現象普遍且嚴重。我國社保製度本身的不足,代際衝突嚴重。我國近年來連續以每年10%左右的幅度提高養老金,養老金支出過大。為保障短期的平衡,財政必須先滿足當期的養老金給付,而無法在短期內解決空帳問題。在人口老齡化的背景下,這樣的缺口越來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