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章 國際禮儀(1)(1 / 2)

第一節問候禮儀

談到日常的社交問候或商業問候,大部分北美人從很小的時候就學會:在與人相見互相問候時應該緊握對方的手,同時還要直視對方。反之,如果握住的是一隻軟綿綿的“死魚”似的手,還有一雙回避的眼睛,就會感到很不是滋味,同時還會覺得“這人不懂得怎樣與人握手”。事實上,當你的父母訓練你“緊握和直視”時,很可能另外一些父母則在教育他們的子女:“你必須采用西方人的握手習慣,不要握得太緊,因為那樣是粗魯的表現;也不要直視別人的眼睛,因為那樣很不禮貌。”

在亞洲許多地方,還有非洲和拉丁美洲的一些地方,直視別人的眼睛,尤其是直視比你年長的人的眼睛被認為是不尊重別人的表現。而對於我們來說也一樣,直接和長輩對視表示對長輩缺少尊重。

在日本,傳統的日常問候是鞠躬,鞠躬被視為是尊重和謙虛的行為。大多數有經驗的從事國際商務的人都明白“尊重別人”和“謙虛”的好處,所以他們在這種情況下是會毫不猶豫地向別人鞠躬的。

在新西蘭,毛利部落中人們相互問候的方式是互相摩擦鼻子;而在中非的部分地區,朋友之間互相問候時就吐唾沫於對方的腳上。對於初次來訪的客人來說,人們往往不會期望他們使用任何類似的問候方式。但如果是第二次訪問,或者以後和招待你的主人熟悉了,為了表示尊敬,效仿當地人的問候方式則可能更受當地人的欣賞。

在歐洲,婦女握手看起來似乎要比在美國頻繁得多。握手不僅適用於商業領域,也適用於各種社交場合,而且它不僅適用於男性,也同樣適用於女性。不要因為遇到越來越多的向你伸出的手而感到驚訝。你可能還會遇到一些令你心跳加快的事情,而這些事情又不是你所習慣的。在一些比較浪漫的國家,如法國和意大利,如果在某個社交活動中有一位紳士握住你伸出的手親吻時,你也不要被嚇一跳。不過,在當今商業場合中,這樣的事情發生的幾率也會小得多。

第二節時間禮儀

如果你被邀請到一個美國人或加拿大人的家裏做客喝雞尾酒,通知你的時間是七點整,那麼你就應該明白,你應該在七點一刻到達,當然不能在此之前,也不能遲到太多。然而,如果這是在德國、瑞典或瑞士,邀請你在七點鍾到達,就意味著你應該恰好那個時候到。

在拉丁美洲,如果你被邀請七點鍾到某人的家裏喝雞尾酒的話,你就不應該在七點鍾到,因為如果你七點到的話,很可能邀請你做客的主人正在衝澡呢。事實上,即使你八點到,也不會令人感到驚訝,這可能還會被認為略微早了些。

同樣,在泰國或印度尼西亞等國家,準時就不一定是一種美德。在世界上任何一個大的城市,如東京、香港、倫敦或紐約,要是因為天氣和交通原因遲到,是可以原諒的。

(1)對“準時”極為看重的國家:北歐國家(德國、瑞士、比利時等)。

(2)對“準時”采取讚賞和期待態度的國家:加拿大、澳大利亞、英國、法國和美國。

(3)對“準時”態度比較緩和的國家:歐洲南部(西班牙、意大利、希臘等國家),還有絕大多數地中海國家。

(4)對“準時”持寬鬆態度的國家:絕大多數拉丁美洲國家和許多亞洲國家。

關於“準時”,不同國家、不同地區都會有不同的態度,這一點你要搞清楚。所以無論你準備去哪裏,你都應該事先了解一下當地人的時間觀念。

第三節付小費的禮儀

旅居國外,常常寸步離不開小費。在飯店,要付給直接為你服務的侍者小費;在旅館,要給為你打掃房間的清潔工、為你送早點的服務員小費;乘坐出租汽車,要付給司機小費;給汽車加油,需給幫你加油、擦擋風玻璃的工人小費;在機場、車站,要付給幫你提送行李的搬運工小費;甚至在影劇院,當你接受了服務員遞上的節目單時,也不要忽視了付小費。

小費付多少並非悉隨己便,世界各國要麼有明文規定,要麼有不成文的“默契”。初來乍到,最好先向當地人了解清楚。你如果在美國住高級旅館,按習慣每天要給清潔工2美元小費。可在歐洲,即使住頭等旅館,每天給50美分就足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