妒忌心,大概與利益相關,也有可能與個人的涵養有關。對於女人來說,站在同性的麵前,就有了爭奪利益的機會,這時候妒忌心就派上了用場。女人最在意的是自己的容貌、氣質和魅力,而這為妒忌心的產生創造了機會。在這時,如果有異性的介入,那更會激發出女人心底裏的妒忌情緒。當她們認為自己的魅力可以影響到他人的時候,一旦事與願違,女人們就會暗自幽怨,心生不安,這就是妒忌。當然,深陷妒忌的女人是痛苦的,每天都會在自我折磨或折磨他人中度過,就好比吸毒,無限痛苦,卻無可自拔。女人的妒忌是可笑的,因妒忌所帶來的痛苦則是對她們的懲罰。
在《三國演義》裏,有一段有眾人皆知的“諸葛亮三氣周瑜”的故事:
赤壁之戰結束後,孫劉兩家均欲取荊襄之地,如此一來,才能全據長江之險,與曹操抗衡。劉備屯兵在油江口,周瑜知道劉備有奪取荊州的意思,便親自趕赴油江與劉備談判。談判之前,劉備心中憂慮,孔明寬慰說:“盡著周瑜去廝殺,早晚教主公在南郡城中高坐。”後來,周瑜在攻打南郡時付出了慘重的代價,不僅吃了敗仗,而且,自己還身中毒箭,不過,周瑜還是將曹仁擊敗。可是,當周瑜來到南郡城下,卻發現城池已經被孔明襲取,周瑜心中十分生氣:“不殺諸葛村夫,怎息我心中怨氣!”
周瑜一直想奪回荊州,先後與劉備談判均無好的結果,這時,劉備夫人去世。周瑜便鼓動孫權用嫁妹之計將劉備誘往東吳而謀殺之,繼而奪取荊州。沒想到此計又被諸葛亮識破,將計就計讓劉備與吳侯之妹成了親。到了年終,劉備以孔明之計攜夫人幾經周折離開東吳,周瑜親自帶兵追趕,卻被雲長、黃忠、魏延等將追得無路可走。頓時,蜀軍齊聲大喊:“周郎妙計安天下,賠了夫人又折兵!”這次,周瑜氣得人差點昏厥過去。
過了一段時間,周瑜被任命為南郡太守,為了奪取荊州,周瑜設下了“假途滅虢”之計,名為替劉備收川,其實是奪荊州,不想再次被孔明識破。周瑜上岸後不久,就有大陸人馬殺過來,言道“活捉周瑜”,周瑜氣得箭瘡再次迸裂,昏沉將死,臨死前還長歎:“既生瑜,何生亮!”
莎士比亞曾說:“您要留心嫉妒啊,那是一個綠眼的妖魔!”周瑜本聰明過人,才智超群,但卻心胸狹隘,對於比自己技高一籌的諸葛亮耿耿於懷,心生妒忌,最終落得個氣絕身亡,懷恨而死。妒忌是一種心理病態,宛如毒藥,周瑜被妒忌的心態所纏繞,最後,自飲毒酒。他因妒忌而死,或許,這就是妒忌帶給他的懲罰吧!試想,如果周瑜能夠心胸開闊,對自己充滿自信,他也不會英年早逝。
在東南亞一帶,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
有一個好妒忌的婦人遇到了上帝,上帝對她說:“從現在起,我可以滿足你任何一天的願望,但前提是你的鄰居會同時得到雙份的回報。”婦人高興不已,但是,她仔細一想:如果我要得到一份田產,鄰居就會得到兩份田產;如果我要得到一箱金子,鄰居就會得到兩箱金子;更要命的是如果我得到一個優秀的丈夫,那個看來一輩子打光棍的醜鄰居就會同時得到兩個優秀的丈夫了。她想來想去,不知道提出什麼要求才好,她實在不甘心讓鄰居占了便宜。最後,她一咬牙:哎!你挖掉我一隻眼睛吧!
泰戈爾說:“孤獨的花兒,不要嫉妒繁密的刺兒。”如果人們陷入妒忌的心理中,那麼,生活中所有美好的東西都將變成妒忌的陪葬品。由於狹隘、自私而產生的妒忌是消極的,在比較心理下,妒忌心會成為我們前進的絆腳石,使我們陷入痛苦的深淵無法自拔。其實,人生有得必有失,幸福和快樂是不可比較的,因為它沒有止境,也沒有具體的標準。如果你總是糾結於比較,那麼,你永遠都是吃虧的那一個。因為你在比較時常常忽略了自己的幸福。我們應該懂得這樣一個道理:比上不足,比下有餘。
古人曰:“欲無後悔須律己,各有前程莫妒人。”好妒忌的女人自私而狹隘,她們往往自大,總想高人一等,容不下比自己強的人,看到周圍的人超過了自己,要麼就設法貶低對方,不然就陷害對方。那麼,我們如何才能衝出妒忌的黑網呢?對此,我們應該正確認識自己,正視自己與他人之間存在的差距,認識到與其妒忌別人,不如學習對方的長處,這樣,思想解脫了,心靈才會從妒忌的黑網中解脫出來。所以,學會正視自己,揚長避短,努力衝破妒忌的黑網,重新走向豁達廣闊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