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雪……?”
“是天譴。”張尋用十分肯定的語氣說。
“這皮襖……”
“是張鈞買的。他也算誤打誤撞做了件好事。”
“誤打誤撞?”
“哈哈哈!”張尋忽然大笑:“那當然!不然還能是張鈞未卜先知,早就知道今天能下雪嗎?如果真是這樣,他也不會被尚讓俘虜了!”
楊複光一聽,也是。唉,看來是自己疑神疑鬼了。
說完張尋就出了大帳,說要親自領兵去抓尚讓。張尋剛走,楊複光忽然反應過來,不對啊!當初明明是你張尋讓張鈞買的羊皮襖啊!這個混賬東西!又在忽悠老夫!
……
齊軍大營。中軍帳。
尚讓裹著一條錦被,斜倚在憑幾上。在他的麵前,站著十幾員武將。幾乎所有人都是瑟瑟發抖,唯有一人,不僅不冷,反而滿頭大汗。
此人正是左虞侯軍馬軍都將霍存。他正穿著一件厚厚的狐裘。
尚讓的臉色很難看。
“霍存!正值長夏,你出來行軍打仗,怎麼會隨身帶著狐裘!?”
霍存撲通一聲跪倒:“請太尉明察!這實在是事有湊巧啊!這狐裘是我結拜兄弟前幾天所贈,踏白李唐賓可以作證!”
霍存雖然沒有挨凍,此時卻一點僥幸的得意都沒有。別人都挨凍,就他事先“準備”了狐裘,實在是反常。容易引人遐想。
霍存為了自證清白,將當日如何與趙東陽相見,對方又為何要贈他兩件冬衣,詳詳細細的說了出來。尚讓聽了,沉默良久,自言自語道:“原來是朱溫手下的人……”
就在這時,營外忽然鼓響,又一支齊軍歸營了。尚讓關心戰況,連忙出去查看。
原來是張全的後軍歸營。尚讓聽說後軍的情況要比之前的左虞侯軍好很多,緊張的心情稍稍有所緩解。就是嘛,數萬齊軍,怎麼可能一場大雪就給擊垮了呢?
“走!大家隨我去給張將軍接風!”
尚讓說著就要離開中軍帳,去往後軍的營地。還沒動身,就聽得後營方向一片喊殺震天。雖然隔著很遠,也聽得真切,喊得是:“活捉尚讓!”
原來張尋的大軍一到龍山,張全就降了。為表誠意,張全要為唐軍前驅,反攻尚讓的大營。
張尋雖然答應了,卻把張全留在了自己的身邊,讓後軍副將王濟安領兵去攻尚讓。王濟安不辱使命,騙開營門,一舉攻入齊軍大營。
遙望齊軍大營中的滾滾濃煙,張尋笑道:“來人啊!取一件皮襖來!”
他親自將羊皮襖披在了張全的身上,說道:“人們常說棄暗投明,棄暗投明。但能分清哪邊是暗,哪邊是明,這個智慧,不是所有人都有的。張將軍,你是有智慧的人。有智慧的人,就應該有羊皮襖穿。”
張全四十多歲的人,撲通一聲給張尋下了跪,用力的說道:“今日皮襖之恩,張某人沒齒難忘!”
張尋扶起張全,平和的說道:“人都有舉棋不定的時候,下次如果張將軍再麵臨什麼選擇,就回憶一下今天,想一想誰穿皮襖,誰挨凍,定然能夠撥雲見日,豁然開朗!”
張尋這番話說得隱晦,張全卻聽得明明白白。
唐軍雖然一舉攻破了齊軍的大營,卻沒能活捉尚讓。尚讓畢竟手上兵多。他在八千中軍的拚死保護下,舍棄了一切輜重,殺出重圍,向南退卻。
張尋沒有派兵去追尚讓。這是他一貫用兵謹慎的表現。他認為尚讓狡猾多智謀,夜晚追敵,又是雪地難行,怕手下遭遇不測。
等到徹底消滅宜君周邊所有的齊軍,天已經快黑了。大致清點了一下戰果。此役共殲敵三萬餘人。其中包括整軍投降的齊軍後軍6000餘人,俘虜齊軍近萬人。斬獲16000餘級,其中約有7000餘級,是已經凍死之後,才被砍的頭。其餘繳獲糧草輜重無數。尚讓幾乎是光著屁股跑的,所有輜重都丟給了唐軍。
回到宜君寨,楊複光親自為張尋接風。並要上書朝廷,為張尋表功。張尋沒同意,說這仗才打了一半,等抓到尚讓再表功不遲。不過他建議楊複光先為降將張全表功。
這倒不用朝廷批準,楊複光征詢了張尋的意見之後,直接任命張全為鄧州行軍司馬,授遊騎將軍。並將6000反水的齊軍劃到張尋麾下。
張尋自然不會給張全手下留那麼多人。他當時就將後軍的1500騎兵全部調到了裴仲的麾下。成為鄧州騎兵的一部分。
又調了800步兵到契必鴻的麾下,與僅存的200護衛親軍重新組成護衛營。護衛營的規模達到了1000人。吃一塹長一智,自打玉華寺遇險,張尋下決心要擴充自己的護衛營。
這時,鄜州忽然傳來消息,保大軍節度使李孝昌,病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