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常州市黃天蕩河蟹產業發展探析(1 / 2)

常州市黃天蕩河蟹產業發展探析

水產漁業

作者:何瑋 吳建敏

[摘 要] 通過與黃天蕩村委、合作社和養殖戶座談交流,提出黃天蕩河蟹產業的三條發展路徑,一是做到“種好、水好、草好、料好、管好和套好”六個好的高效養殖之路,二是實施做強品牌、確保質量、優化規格、產銷對路的質量取勝之路,強化養殖戶管理和強化合作社服務的產業化經營之路。

[關鍵詞] 黃天蕩 河蟹 產業發展

[中圖分類號] F326.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 (2014)04-0290-02

黃天蕩村地處常州市武進區鄭陸鎮,從其地域名就可以略知其風貌,一方水土出一方特產。清澈見底的水質、豐茂的水草和硬結的底泥等獨特的水域環境,為河蟹提供了良好的生長環境,硬結的底泥又給河蟹提供了良好的運動場地,使它們鍛煉得四足堅實有力,肉質也更加富有彈性。自古以來,黃天蕩生產的河蟹特點明顯:蟹殼青灰,平滑有光澤;腹甲銀白,白中泛紅暈;足毛長而黃,根根挺拔;蟹爪金黃,堅挺有力,放在玻璃上都能八足挺立,雙螯騰空,在方圓百裏一直享有盛譽。隨著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深入開展,蟹業經濟快速發展,業已成為部分農民發家致富的主要渠道。組建的常州市黃天蕩螃蟹專業合作社,現有社員105人,帶動周邊河蟹養殖戶100餘人,河蟹養殖麵積5000餘畝。養殖的河蟹先後獲得武進十大招牌菜、常州市名優農產品、常州市知名商標、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等資質榮譽,黃天蕩村成為省高效漁業規模化示範村和省級“一村一品”示範村。

經過多年的發展積澱,黃天蕩河蟹養殖業已經成為當地農業的支柱產業。反之,穩定與再提升河蟹養殖業也已成為當地農業發展的頭等大事。一段時間以來,受政府政策的影響,集團消費趨減,消費進一步大眾化是必然的趨勢,市場競爭也將持續加大。對照目前新形勢和農民新期盼,隻有更好發揮其資源優勢、產業優勢,通過做強品牌、確保質量、優化規格、擴大交易、拉長產業鏈等手段來增強競爭能力。通過與村委、合作社和養殖戶座談交流,就如何發揮優勢,促進黃天蕩河蟹產業更好發展的路徑作一探析。

一、提升養殖,走高效漁業之路

河蟹養殖不僅是養殖戶增收的途徑,也是滿足廣大人民消費的需求,要求確保河蟹質量安全為前提,因此,要教育養殖戶既要懂得養殖技術,更要懂得相關法律法規。提高河蟹養殖水平要做到“種好、水好、草好、料好、管好和套好”六個好。

1.種好:做到有證保障,無論是購買蟹苗自己培育,還是直接購買蟹種都要對苗種繁育生產有所了解,如客戶評價、生產規模、親本規格大小、親本是否來自不同水域等,購買時索要水產苗種生產許可證、水產苗種檢疫合格證和質量合格證,必要時要索取違禁藥物檢驗報告。做到苗種來源合法可追溯,確保苗種質量安全,實現自我保護。苗種自己培育的要注重苗種培育管理,做到苗種健康、規格適中均勻,如果培育規模較大,有銷售其他養殖戶的,要申領水產苗種生產許可證,不能無證銷售。購買蟹苗不僅要注意選擇健康活力強的蟹苗,還要注意選擇規格適中、整齊度好的蟹苗,放養密度根據養殖條件、養殖模式和管理水平確定,不提倡高密度放養。

2.水好:注意水源安全,既然黃天蕩水源較好,更應注重保護,不僅要關注噴施農藥,還要關注水源上遊汙染排放,養殖尾水也要達標排放。要加強水質監測,在進水前對水源進行快速檢測,符合水產養殖水質標準才能進水,確保水源安全。養殖用水要注重調控達標,防止因投餌、用藥等人為汙染,經常觀測水質變化、預防水質異常。針對黃天蕩河蟹養殖增氧設施應用普遍不足問題,應教育養殖戶配備微孔增氧等必要的養殖設施,提升養殖能力,避免缺氧等風險;黃天蕩河蟹養殖傳統以清水養殖居多,這與不使用增殖設施有關,也是規格偏小的原因之一。提倡適當增加水質肥度並配備增氧設施,同時根據不同季節天氣調節水位,合理使用水質調控劑,為河蟹營造舒適安全的水環境。

3.草好:種草養蟹是河蟹養殖重要的技術措施之一,目前種草品種單一也影響了養殖效果。做到水草品種多樣化,構建適宜的水草群落,保持適當的生物量,維持長效的淨化能力,是當務之急。種草要做到分布均勻,並控製好適宜密度和水草盛衰,在水草密度過大或衰敗時要及時調控,並探索省工節本安全的控草方法。

4.料好:要求葷素搭配,做到品種齊全、營養均衡。飼料結構包括投放螺螄、種草、投喂配合飼料、青綠飼料、冰鮮魚等,基本做到了葷素搭配、品種齊全,但關鍵的營養均衡存在不足,目前養殖戶投放螺螄主要為了淨水,投放量偏少,應適當增加螺螄投放量,優化構建河蟹養殖的食物鏈係統。配合飼料漲價,以幼蟹生長時使用為主,在飼料大量需要時就少用或停用,造成了營養供應不足。大量使用冰鮮魚是普遍問題,其實得不償失,一是冰鮮魚代替不了河蟹配合飼料的全部營養,也滿足不了河蟹快速生長的營養需求;二是冰鮮魚在水中很容易腐爛變質,不但不利河蟹食物安全,還易造成水體汙染;三是冰鮮魚可能帶有的病原菌會在水體或河蟹體內繁殖,引發疾病。而且冰鮮魚大部分是使用違規漁具捕獲的幼魚,對漁業資源造成破壞。因此,合理搭配使用飼料應進一步改進,另外要做到飼料精準投喂、合理投喂,防止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