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對山區稻田養魚的幾點思考(2 / 2)

3.做好技術培訓和指導工作

向養殖戶傳授科學養魚知識和技術,采取多種形式的技術培訓增加農戶科技意識,提高養殖技術含量。以點帶麵,帶動周邊農戶稻田養魚。組織科技人員編發通俗易懂的科普材料,為農戶進行科學養殖提供技術服務。

4.做好產前、產中、產後服務

做好產前、產中、產後服務是促進稻田養魚發展的重要條件。首先給養殖戶傳授技術,統一提供魚苗、飼料做到保證質量、合理養殖。產中做好魚病防治、飼養管理等技術谘詢服務。產後積極為養殖戶提供市場信息,組織產品銷售,拓寬銷售渠道,及時解決百姓的後顧之憂,提高養殖戶的養殖積極性。

5.引導發展稻田養魚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路子

一家一戶開展稻田養魚,由於零星分布、麵積小,形不成規模和市場,而且養殖成本相對較高。產品市場競爭力弱,不利於稻田養魚發展。所以,在有條件的地區,組織人員連片承包經營或組織發展稻田養魚農民專業合作社。由專業合作社提供技術指導,苗種、飼料等統一采購統一供應,經過農戶養殖後,按合同規定價格,由專業合作社統一收購銷售,這樣即保證了農戶利益,而且產品市場競爭力強,還可以壯大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使稻田養魚逐步走上規範化、規模化發展。

6.大力宣傳稻田養魚,爭取各級政府的支持

搞好稻田養魚的試驗、示範、推廣工作。充分體現稻田養魚對調整農村產業結構,增加農民收入的積極作用,爭取各級政府對稻田養魚工作的支持,為大力發展稻田養魚創造有利的政策環境和發展環境,這也是發展好稻田養魚的必備條件。

三、小結

稻田養魚是根據稻魚共生的理論,遵循“穩糧增糧、增魚增效”的生產目標和立體農業模式。稻田養魚提高了土地利用率,降低了生產成本,節省了勞力,可使更多農村勞動力轉向其它產業,創造效益。稻田魚可為人們提供更多的蛋白質食品,改善人類食物結構,解決山區吃魚難的問題,在此基礎上推廣稻田養魚名特優水產品養殖,豐富人民菜籃子,滿足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要求。通過稻田養魚增加了農田肥力和降低了病害發生,減少化肥農藥的使用,減少環境汙染。另外,稻田養魚可以基本消除蚊幼,減少蚊蟲危害,有利於改善農村的環境衛生,保障人民身體健康,發展稻田養魚具有較好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

稻田養魚具有綜合利用土地資源,提高土地使用率等“五增五節”的特點,對地處高原山區、農村人多地少,缺少經濟發展支柱產業的山區農村來說是有效增加農民收入的好項目。但目前山區多數仍處於初放初養,農戶稻田養魚養殖效益低,與發達地區相距甚遠。山區的稻田養魚仍有巨大的發展潛力。圍繞提高養殖水平、增加效益,以市場為中心,加強科技推廣,提高科技含量,增加農民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