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棚窖貯藏。將經過處理的葡萄裝筐或箱,置於預冷場所,下墊磚塊或枕木以利於通風,上蓋蘆葦遮蔭,直至小雪後入窖。窖內用木板搭成離地麵60-70厘米的墊架,果筐放在墊架上。在筐或箱上擱木條或秫秸把,上麵再放筐或箱,依次擺放3層,呈花朵形。每窖擺3-4行,中間留人行道。入窖後采用通風、灑水封閉等辦法來保持貯藏的溫度和濕度。在貯藏過程中不宜翻動葡萄,並應嚴防鼠害。
3、平房貯藏。選擇通風良好的房間且經過消毒處理。將處理好的果穗果柄向上,再放入筐中,且每個果穗錯開放置,以每筐裝20-25千克為宜。在室內架板,離地麵60-70厘米,第一層果筐放好後,筐上擱木板,再放第二層,依次進行。中間留人行道,以利於通風。室內要求溫度在0-1℃,低溫時,要生火,相對濕度為80-90%,幹燥時可在地上潑水增濕。
4、冷庫貯藏。將經過處理的葡萄裝入用0.04毫米厚的聚乙烯薄膜製成的可裝4-5千克葡萄的袋中,紮口密封。維持庫溫-1.5至0℃,相對濕度為90%-95%,氧2%-5%即可。
草莓保護地栽培技術
1、品種選擇保護地栽培草莓要選用休眠較短、在低溫條件下開花多、自花授粉能力強、黑心花少、果型大而整齊、畸形果少、產量高、風味佳、特別是市場競爭力強的品種,如豐香、定交早生、弗傑利亞、哈尼、全明星及春香等。
2、建園草莓具有喜光、喜肥、喜水、怕澇等特點,園地最好選擇地勢較高、地麵平坦、土質疏鬆、土壤肥沃、酸堿適宜、排灌方便和通風良好的地點。若為坡地,則坡度應不超過2~4°。坡向以南坡和東南坡為好,在風大地區,尤其是春季幹風嚴重的地區,應事先建立防風林,以防影響授粉受精。若土壤不適宜,應先進行改良。前茬作物為番茄、馬鈴薯、茄子、黃瓜、西瓜和棉花等的地塊,應嚴格進行土壤消毒後,才可種植草莓。因為這些前茬作物的立枯病等病害與草莓芽枯病等病害為同一種真菌引起。草莓較其它水果不耐貯運,對采收和銷售時間要求嚴格。因此,大麵積發展草莓,還應考慮到交通、消費、貯藏和加工等方麵的條件。宜在大、中城市和大的工礦區附近有計劃地發展,確定適宜的發展規模;在遠離城市的地方,要考慮交通條件、銷售途徑等問題;切忌盲目擴大麵積,造成產品過剩。
3、適宜大棚結構草莓棚室宜東西走向,前坡角度30~35°。前坡麵的開頭以拱圓形為好,既能解決南端低矮不便作物生長及操作問題,又因弧度大於斜麵角,從而增加了光線的照射。前坡麵積不宜過大,以前坡垂距接近或略小於主栽畦長度為宜。大棚骨架最好采用鋼架拱梁和玻璃纖維化水泥拱梁無支柱式,東西方向3米架,代替支柱,其上拉琴弦,弦上拱梁間用粗竹架支撐。棚膜應選擇聚乙烯無滴膜。
4、定植定植時間一般在9月上旬至10月上中旬。若定植過早,易幹擾花芽分化而影響產量,或因氣溫高,成活率低,使單位麵積植株減少,導致減產;定植過晚,地溫下降,影響草莓根係發育,同樣會減產。苗木要選擇4片葉以上,根莖直徑0.6厘米以上的無病毒苗木。栽植密度采取寬、窄行(雙行)栽植,通常在做好的壟上栽雙行,行距為35~40厘米,穴距25~30厘米。栽植深度以“深不埋心,淺不露根”為宜。栽植時先順壟覆地膜壓嚴四周,再在壟上按栽植密度破膜刨穴,將苗木舒展根係,培細土,使秧苗新基部與床麵平齊。亦可先栽植後覆地膜。
5、扣棚適時扣棚保溫是早熟草莓栽培技術中的關鍵。上棚過早會影響草莓腋花芽分化(一定低溫有利於花芽分化),導致減產;上棚過晚,又導致草莓休眠,植株矮化,發育不良,使栽培失敗。北方各省一般在11~12月開始保溫。保溫采用3~4層透明膜,即地膜、連體小拱棚和大棚內、外層。也可不用內層而外覆草簾。棚北側可采用玉米秸等設置風障。棚外層應采用聚氯乙烯無滴膜。
6、控製適宜溫、濕度草莓果實發育的適宜溫度為15~18℃,要在冬季和早春達到這一理想溫度,必須在大棚內套中棚再加小棚並鋪地膜,力爭棚內白天溫度達到25~28℃,夜間5℃以上,最低溫度0℃以上。如出現32℃以上高溫時要及時通風降溫。土壤濕度以保持70%~80%為宜,過大過小均會影響草莓根係活力和果實正常的生長發育。具體參照數值:現蕾前,白天25~30℃,晚上15℃,相對濕度80%;現蕾至開花期間,白天22~28℃,晚上10℃,相對濕度70%;開花後,白天20~25℃,晚上5℃,相對濕度70%;結果後,白天15~25℃,晚上3~8℃,相對濕度80%。
7、肥水管理大棚草莓結果期長,為防止脫葉早衰,要重施基肥,中後期多次噴肥,以滿足其營養要求。在施肥品種上要掌握適氮增磷、鉀,一般每667米2基施優質農家肥4000公斤,配施複合肥50公斤。追肥采取“少量多次”的原則,從上棚至現蕾,可10天左右施一次肥、澆一次水;開花前1周左右,要停止澆水;開花後,可15天左右施一次肥,澆一次水。另外,中後期結合噴藥,葉噴多元微肥或883豐產靈、植寶素等有機營養液,以促進中後期果實的良好發育,提高果重及含糖量,使果味更鮮美,商品價值更高。
8、花果管理①應用赤黴素。扣棚加溫後,植株長出1~2片幼葉時噴(10~20)×10-6赤黴素,每株噴5毫升藥液,間隔1周,按長勢強弱可酌情噴2~3次,促進生長發育。②放蜂促進授粉。若在棚內放養1~2箱蜜蜂可提高坐果率;授粉期間棚內白天溫度保持在20~25℃。③疏蕾。適度疏蕾,可促使單果重增加,果實產量提高,果個大小均勻,成熟期提早。④摘葉。應適時適量地摘除老葉,及時摘除殘葉和病葉,並將其帶出園外銷毀或深埋,從而可降低養分消耗,改善通風透光條件,提高光合效率,促進花芽分化,減少病蟲害發生,有利於草莓植株生長發育。⑤墊果。草莓墊果最好采用地膜覆蓋,結合土壤管理,一舉多得。沒有地膜,也可在現蕾後鋪上切碎的稻草或麥秸墊果。墊果材料在果實采收後應及時撤除,以利於中耕施肥等田間管理。⑥除匍匐莖。在果實發育期發生的匍匍莖,應及時摘除。人工摘除匍匐莖費工,可試用多效唑、青鮮素或矮壯素等,來抑製匍匐莖的發生。高級次花序易出現雌雄性不稔,開花後疏除一定的高級次果,不僅可降低畸形果率,也有利於集中養分供應低級次果發育,使果個增大,提高整齊度。
9、防治病蟲大棚草莓病蟲害要以農業防治為主,藥劑防治為輔,即通過采用脫毒壯苗、高壟栽植、地膜覆蓋、水旱輪作及避免幹旱、高溫等措施預防病果、爛果的發生。田間發現病株爛葉和果實要及時清除,集中銷毀,嚴防擴展蔓延。藥劑防治要注意開花前後不用藥,以免影響授粉,使畸形果增多。采果期要盡量少用藥,必須用藥時應選擇殘毒低的藥劑,並且噴藥後2~3天內應停止采果,防止果實殘毒影響人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