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預防苗木免受霜凍和寒風危害

1.覆蓋在土壤結凍前,對幼苗用稻草、麥秸等覆蓋防寒。對少數不耐寒的珍貴樹種苗木可用覆土防寒,厚度均以不露苗梢為度。翌年春土壤解凍後除去覆蓋物。

2.設防風障土壤結凍前,在苗床的迎風麵用秫秸等風障防寒。一般風障高2米,障間距為障高的10至15倍。翌年春晚霜終止後拆除。設風障不僅能阻擋寒風,降低風速,使苗木減輕寒害,而且能增加積雪,利於土壤保墒,預防春旱。

3.設暖棚暖棚應比苗木稍高,南低北高,北麵要緊接地麵不透風,用草簾夜覆晝除,如遇寒流可整天遮蓋。暖棚能減弱地表和苗木夜間的輻射散熱,緩和日出時的急劇增溫,阻擋寒風侵襲。

4.熏煙有霜凍的夜間,在苗床的上風,每畝分散地設置3至4個發煙堆,當溫度下降有霜時即可點火熏煙。盡量使火小煙大,保持較濃的煙霧,持續1小時以上,日出後若保持煙幕1-2小時,效果更佳。熏煙可提高地表溫度,有效地防霜凍。

5.灌水土壤結凍前灌足凍水可防止抽條,減輕凍害。早春在晚上灌水,能提高地表溫度,防止晚霜的危害。

6.假值防寒把在翌年春需要移植的不抗寒小苗在入冬前挖起,分級後入溝,假植防寒。嚴寒地區也可將苗木全部埋入土中,防止抽條失水。

無籽西瓜嫁接稀植栽培技術

技術要點:無籽西瓜嫁接栽培技術是利用同科的葫蘆、瓠子、南瓜、冬瓜等具有抗土壤傳染病害特性的植物作砧木,以無籽西瓜苗或枝條為接穗,進行嫁接育苗,成活後移栽到田間的一種栽培方法。

無籽西瓜主要的嫁接方法有劈接、靠接和插接:

1、劈接亦稱切接。具體操作是先將砧木生長點去掉,用單刀片從子葉中間一側向下劈開,深度約占胚軸2/3,長度1.5cm左右,然後將接穗子葉下胚軸兩麵各削一刀,削麵1.5cm左右,插入砧木切口內,使接穗與砧木結合平整,再用棉線繞傷口4~5道,線頭置於砧木葉上,以便成活後鉗子解線,也可用專用嫁接塑料夾子。此法成活率較高,一般一個熟練工每h可接60株左右。

2、插接也稱頂接。當砧木第一片真葉剛露出時切除生長點,然後用特製的竹簽,自子葉頂端由上向下斜插一小穴,深約1.5cm,然後將事先準備好的子葉尚未展開的接穗苗的下胚軸削成雙切麵楔形,立即插入砧木穴內,使其緊密相接即成。此法不包紮,操作簡便,工效較高,一個熟練工每h可接100株左右。

3、靠接也叫舌接。先去掉砧木生長點,在砧木下胚軸上靠近子葉第0.5-1cm處,用刀片作45度角向下削一刀,深1/2-2/3,長約1cm左右,然後在接穗的相應部位向上作45度斜削一刀,深度與長度和砧木相同,隨即接穗苗的切口輕輕插入砧木苗的切口內,再用棉線或塑料專用夾子纏緊或夾住,接口愈合後再切斷接穗的根部。此法成活率高,但操作較難,工效不高,生產上采用較少。

主要技術、經濟指標:采用嫁接稀植栽培無籽西瓜,可防止枯萎病發生,解決西瓜不能連作重茬的問題;同時,因砧木吸肥能力強,可節約用肥量20%-40%;而且選用葫蘆、南瓜做砧木,能有效增加西瓜的耐寒能力,有利於早春保護地栽培西瓜,提早栽培,提早上市;除此以外,通過嫁接稀植栽培,還可加速西瓜生長,並大幅提高西瓜產量。與自根苗相比,一般可增產60%左右。

新工藝降低龍眼幹果質量風險

以新鮮龍眼為原料經烘製而成的龍眼幹果是我國廣西、福建、廣東、浙江、台灣等省區的土特產產品,市場需求量大。傳統龍眼幹果的生產存在的問題比較突出,主要為小規模生產,產品果殼色澤偏暗和貯存、銷售過程中存在長蟲、發黴的現象等問題。因此,為解決這些存在的問題,本文對龍眼幹果的生產工藝進行探討。

一、材料與方法

1、材料與儀器龍眼品種為石硤、儲良、大烏圓;聚乙烯蒸煮袋;熱風烘房,分級機,真空包裝機,殺菌鍋。

2、生產工藝流程原料→分選、剪枝→入烘→冷藏→回烘→分級→真空包裝→殺菌→冷卻→檢驗→成品

3、操作技術要點

原料選擇:要求原料果個大,果形完整,果皮厚薄適中,果肉厚而核小,幹物質含量高,色澤變化輕,充分成熟的新鮮龍眼為原料。

分選、剪枝:去除病蟲果、爛果、葉子,並用平口剪刀逐粒剪下果粒,要平果梗基部剪齊,不要留梗太長,又不能剪得太深,以免果殼破裂。

入烘:龍眼幹果的烘製,熱源使用高溫高壓蒸汽,通過熱交換器、離心式風機及排濕孔控製烘房的溫度、濕度。將原料單果擺入烘房內的烘托中,烘房內有多層烘托,每層擺放果的厚度可達10厘米,烘房裝滿果後,即開始初烘。初烘溫度控製在80- 90℃,排濕孔封閉,保持8- 9小時,使之達到殺青的目的,之後,打開排濕孔,排出大部分高溫度空氣,並把烘房溫度控製在70-80℃,期間通過排濕孔的開和關,促使龍眼果肉的水分向果皮轉移,保持20小時,這時龍眼幹可達到7-8成幹,即可冷卻、出烘、裝袋進入下一工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