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葡萄幹的加工
葡萄幹在我國已有悠久的曆史,是暢銷國內外的著名特產。它的優點是重量大為減輕,體積顯著縮小,便於運輸,可較長期保存,食用方便,營養豐富,很受勘探、航海及旅遊者的歡迎。
工藝流程
原料選擇→洗果→幹製→包裝
操作要點
a.原料選擇幹製的葡萄鮮果,宜選擇固形物含量高,風味色澤好,酶褐變不嚴重,成熟度適宜,果粒皮薄,肉質軟,含糖量在20%以上的無核品種。
b.洗滌去汙一般用1.5-4.0%的氫氧化鈉溶液洗滌,洗除果皮上所附著的蠟質、有害微生物,同時又可消毒,並使果皮出現細小裂縫,以利水分蒸發,促進幹燥。
c.製幹分自然幹製和人工幹製。
自然幹製將處理洗淨的原料,裝入曬盤曬3-5天,然後翻轉,繼續曬2-3天,然後將曬盤置通風室疊置陰幹,約經30天左右,製口顏色鮮綠,品質優良。然後貯藏回軟3周以上,脫粒去梗,包裝。自然幹燥的優點是設備簡單,成本降低,但受氣候的限製,幹燥時間過長,易降低產品質量。
人工幹製必須具有良好的加熱保溫、通風散水設備,同時還要有良好的衛生條件,這樣可大大縮短幹燥時間,保證產量質量。但成本較高,操作技術較複雜。目前國內外許多葡萄製幹單位,逐漸向人工製幹的方向發展。
葡萄根癌病的發生及防治方法
根癌病又稱根頭癌腫病,是果樹上發生很普遍的一種根部病害,除危害葡萄外,還能危害桃、李、杏等,蘋果、梨、紅果等果樹。葡萄根癌病在主要葡萄產區均有發生。
根癌病一般發生在根頸部和靠近地麵的老蔓上,由於根部受損傷,植物地上部生長衰弱,影響果實產量和品質,嚴重時引起全株死亡。
症狀:主要危害根頸、主根和側根,2年生以上的主蔓近地麵處亦常受害。苗木則多發生在接穗和砧木愈合的地方。腫瘤從根的皮孔處突起。有時能在2年生以上的莖蔓形成腫瘤,高的離地麵可達1米,這往往與莖蔓受霜凍或者機械損傷有著密切的關係,如在我地區栽種的葡萄,冬季要下架蓋土越冬,這樣病菌很容易從傷口侵入,導致莖蔓上形成腫瘤。瘤的大小變化很大,直徑0.5-1厘米,球形,橢圓形或不規則形;幼嫩瘤淡褐色,表麵旋卷,粗糙不平;如繼續發展,瘤的外層細胞死亡,顏色逐年加深,內部組織木質化,成為堅硬的瘤。
患病的苗木,早期地上部的症狀不明顯。病情不斷發展,根係發育受阻,細根少,樹體衰弱,病株矮小,莖蔓短,葉色黃化,提早落葉,嚴重時可造成全株幹枯死亡。
侵染傳播:癌腫病菌在腫瘤組織的皮層內越冬,或當腫瘤組織腐爛破裂時,病菌混入土中,土壤中的癌腫病菌亦能存活1年以上。由於癌腫病菌的寄主範圍廣,土壤帶菌是病害主要來源。病菌主要通過雨水和灌溉流水傳播;此外,地下害蟲如螻蛄和土壤線蟲等也可以傳播;而苗木帶菌則是病害遠距離傳播的主要途徑。
發病條件
1、傷口:病菌通過傷口侵入寄主,蟲傷、耕作時造成的機械傷、插條的剪口、嫁接口,以及其它損傷等,都可成為病菌侵入的途徑。
2、土況:發病與土壤溫濕度有很大關係,土壤濕度大,利於病菌侵染和發病;土溫22℃時最適於癌腫的形成,超過30℃的土溫,幾乎不能形成腫瘤。土壤酸度亦與發病有關,堿性土利於發病,酸性土壤病害較少、土質粘重,地勢低窪、排水不良的果園發病較重。
3、管理:耕作管理粗放,地下害蟲和土壤線蟲多,以及各種機械損傷多的果園,發病較重;插條假植時傷口愈合不好的,育成的苗木發病較多。
防治方法:
1、嚴格檢疫和苗木消毒:葡萄根癌病主要通過帶病苗木遠距離傳播。因此,建園時應避免從病區引進苗木或插穗;如苗木發現病株應徹底剔除燒毀;對可能帶病的苗木和插穗,應進行消毒,可用1%的硫酸銅液浸5分鍾,或2%石灰液浸1-2分鍾,苗木消毒後再定植。此外,切忌引進2年生以上老頭苗,由於老苗移栽時多極易受到病菌侵染。
2、加強果園管理:適於根癌發生的中性或微堿性土壤,應增施有機質肥,提高土壤酸度,改善土壤結構;土壤耕作及田間操作時應盡可能避免傷根或損傷莖蔓基部;注意防治地下害蟲和土壤線蟲,減少蟲傷;平時果樹注意雨後排水,降低土壤濕度。加強肥水管理增強樹勢,提高抗、耐病力。
3、刮除病瘤或清除病株:發現園中有個別病株時應扒開根周圍土壤,用鋒利小刀將腫瘤徹底切除,直至露出無病的木質部。刮除的病殘組織應集中燒毀並塗以高濃度石硫合劑或波爾多液保護傷口,以免再受感染。對無法治療的重病株應及早拔除並徹底收拾殘根,集中燒毀,移植前應挖除可能帶菌的土壤,換上無病,肥沃新土後再定植。
冬季苗木如何防寒
一、選育抗寒品種,正確掌握播種期
在選育抗寒品種,正確掌握播種期的前提下,入秋後要及早停止灌水和追施氮肥,加施磷、鉀肥,加強鬆土、除草、通風透光等管理,使幼苗在入冬前能充分木質化,增強抗寒能力。闊葉樹苗休眠較晚的,可用剪梢的方法,控製生長並促進木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