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賓把沒有工人可雇傭的難題告訴大家,要求大家各盡其力地尋找解決途徑,並且重新宣布了以前那個動腦筋有獎的辦法。
會場一片沉默,與會者都陷入思考之中,搜腸刮肚地想辦法。
過了一會兒,有一個小工舉起右手請求發言,羅賓嘉許之後,他站起來怯生生地說:“羅賓先生,我以為雇請不到工人無關緊要,我們可用機器來製造皮鞋。”
羅賓還來不及表示意見,就有人嘲笑那個小工:“孩子,用什麼機器來造鞋呀?你是不是可以造一種這樣的機器呢?”
那小工窘得滿麵通紅,惴惴不安地坐了下去。
羅賓卻走到他身邊,請他站起來,然後挽著他的手走到主席台上,朗聲說道:“諸位,這孩子沒有說錯,雖然他還沒有造出一種造皮鞋的機器,但他這個辦法卻很重要,大有用處,隻要我們圍繞這個概念想辦法,問題定會迎刃而解……我們永遠不能安於現狀,思維不要局限於一定的桎梏中,這才是我們永遠能夠不斷創新的動力。現在,我宣告這個孩子可獲得500美元的獎金。”
經過4個多月的研究和實驗,羅賓的皮鞋工場的大量工作就已被機器取而代之了。
羅賓·維勒的名字,在美國商業界,就如一盞耀眼的明燈,他的成功與他時時保持銳意創新的精神是密不可分的。
隻要有誠信,就能用別人的錢由貧變富
缺乏誠信的人,即使花言巧語,也會被人識破。運用別人的錢致富是一條捷徑,但一定要有誠信,因為誠信是所有事業成功的基礎。
銀行的主要業務之一是放款,把錢借給誠信的人,賺取利息;借出愈多,獲利愈大。
達拉斯的查理·賽門斯起初身無分文,直到外出工作才有了一些積蓄。每個周末查理會定期到銀行存款,其中一位櫃員注意到他,覺得這個孩子天生聰慧,了解金錢的價值。
查理決定創業,從事棉花的買賣,那位行員讓他貸款。這是查理·賽門斯第一次運用別人的錢。一年半以後,他改為買賣馬和騾子,過了幾年,積累許多的經驗。
有一次,兩個保險公司的業務員來找他。兩個人都是優秀的保險業務員,業績非常好;他們用推銷保險的收入,自己開公司,卻經營不善,隻好把公司轉賣給別人。
很多銷售人員以為隻要業績好,企業就能獲利,這是錯誤的觀念。不當的管理會將利潤腐蝕殆盡。他們的問題正是如此,兩個人都不懂管理。
他們去找查理,說出自己失敗的經驗。“我們的公司沒有了,推銷保險至今所賺取的傭金,都繳了學費。如今連養家糊口都有困難。”
“我們對於推銷工作非常在行,應該盡量發揮所長。你具有專業的知識和經驗,我們需要你,大家共同合作,一定會成功。”
幾年之後,查理所買下他和那兩位推銷員共同創立的公司全部股份。他怎麼有錢?用別人的錢加上自己的積蓄。當然是向銀行借錢。因為從小他就知道銀行是他的朋友。
查理向達拉斯銀行貸款。銀行非常樂於把錢借給像查理一樣誠信,並且有可行性計劃的人。查理的貸款額度不受限製,他的壽險公司,原來的資本隻有40萬,透過基本客戶群製度,在短短10年之內,獲利4000萬。其後,他又動用別人的錢投資旅館、辦公大樓、製造廠和其它企業。
借款人自願把錢借給一個值得信任、懂得感恩的人,這是良性的互助。辜負別人對自己的信任,就是不誠信。不誠信的人借錢或購買商品,卻不願意償還全額貸款或付清款項誠實的人,也可能因為一時疏忽,無法償還貸款,而成為不誠信的人。
態度積極的人,有勇氣麵對事實。沒有能力還錢時,有勇氣告訴債權人,想出使雙方滿意的處理方式。此外,他會作適度的犧牲,直到債務全數還清為止。
誠信且具備常識的人,不會濫用信用。誠信但缺乏常識的人,可能胡亂借錢;想不出還錢的辦法時,受到消極的態度所影響,就可能違背誠信。他可能放任不管,困為欠債往往不會被關進監獄;他認為自己可以逃避懲罰,卻無法逃避擔憂、恐懼和挫折感,因為束手無策而背信,還可能會造成惡性循環。
查理的成功說明:隻要有誠信,就能用別人的錢由貧窮變為富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