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章 細節決定成敗,要養成重視細節的習慣(2)(3 / 3)

更為有趣的是,正是這位昔日的乞丐,幫助商人把積壓的商品全部銷售了出去,使商人從中賺了一大筆錢。當時商人簡簡單單的幾句話,卻換來了如此豐厚的回報。

有人曾做過這樣的一個調查,訪問100位白手起家的百萬富翁,詢問他們的發家史。調查結果顯示,這些人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他們能夠真心地幫助並尊重那些處於劣勢中的人們,並從這些人身上獲得了出人意料的回報。

美國的瑪麗·克羅萊女士所創辦的家務與禮品公司,從一文不名開始,發展成現在的銷售界楷模。

瑪麗之所以能夠獲得如此驚人的成功,是因為她深刻的信仰:她相信一個有信仰的人等於99個隻有興趣的人;她相信每個人都有無比的潛能,如果你能從心理上、道德上、體能上與精神上幫助他們,那麼他們也會在相同的基礎上為你建立生意,助你賺錢。

因此說,當你能夠真心地幫助別人,在幫助時又能把對方放在與自己平等的位置上時,就會讓對方的尊嚴得到滿足,重新樹立目標,並向自己的目標前進。同時,這一幫助也往往會為你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益。

在做重要事情前,要進行嚴密謹慎的策劃

策劃對於一件事情的成功是非常重要的。古往今來,凡是辦得好的事,辦得成功的事,大都是在周密的策劃之後完成的。所以,在我們要做一件事情,特別是重大的事情前,一定要進行嚴密謹慎的策劃。

美國百萬富翁羅傑和桃樂絲夫婦的發跡,就源於一次周密的策劃。

羅傑是一名推銷經理,妻子是一名時裝模特兒。二戰時,羅傑應征入伍,在服役中受傷,住進海軍醫院療養了一陣子。在療養期間,他從事皮革加工以打發時間。

二戰結束後,羅傑返鄉。一天晚上,桃樂絲的一位朋友到他們家做客。茶餘飯後,大家閑談了一會後,這位女士得意地向他們展示新買的手提包,說道:“這玩意花了我80美金。”

羅傑聽完之後,便把那隻皮包拿過來,翻來覆去地看了一遍後說,“太貴了!這種貨色我用15美金可以幫助你做出來。”

第二天,為證明自己不是吹牛,羅傑出門去買了一套工具和上等牛皮。一回到家,羅傑便跪在地上,開始剪裁、縫製,沒多久,手提包完成了。其手工之精致,令桃樂絲愛不釋手!

羅傑看太太高興,自己也很高興,在高興之餘,他腦中突然電光一閃,既然自己具備技術方麵的知識,又有推銷經驗,桃樂絲在時裝界又有許多熟人,自己何不朝皮革製造業發展呢?於是,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訴桃樂絲,桃樂絲也覺得這是個好主意,二人聯手,決心展開行動。就這樣,一個創業策劃形成了。

剛開始時,他們在自己的隻有三個房間的公寓中製造樣品。由桃樂絲設計,羅傑負責製作,二人忙得不亦樂乎!做好後,羅傑將樣品夾在腋下,不辭勞苦地走遍紐約大商店,但由於他們名氣不大,所以不斷遭到拒絕。但羅傑並不氣餒,他總是替自己打氣,鼓勵自己繼續試別的機會。

終於,他遇見紐約著名商店“蘇克斯”的供應商。這位供應商一看到羅傑帶來的樣品便十分欣賞,他表示羅傑能做多少,他願意購買多少。

於是,羅傑他們小小的公寓房裏每晚都大放光明。他們夫妻倆為了應付訂單,夜以繼日地工作著,皮革與工具散得滿地都是,兩個孩子穿梭其間玩耍,此時,家庭已變成了工廠。那段日子他們的確過得十分艱辛,夫婦倆不但要維持生計,還要照顧兩個孩子,異常勞累。直至今日,在他們當時居住的寓所的地板上,仍然留著他們辛勤工作的痕跡。

後來,桃樂絲又設計出一種小孩用的沙袋型手提袋,她的創意被送到“Look”這個全國性雜誌的編輯部。某位編輯對她的創意非常感興趣,並且還以此為主題寫了一篇專題報道,也附帶介紹了一下羅傑與桃樂絲的奮鬥史。這篇刊登在全國雜誌上的文章,使他們一夜之間聲名大噪,產品在極短的時間便賣出100萬個。

此後,他們便踏上了平坦大道,紐約和洛杉磯都設有他們的工廠,所雇員工達數百名,所製產品向全國主要商店交貨。

由於產品暢銷,羅傑與桃樂絲30歲剛出頭,便成為了百萬富翁。就這樣,在海軍醫院療養期間所獲得的某種創意,終於發展成一樁大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