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她在街上看到模特隊在搞時裝表演,仔細打聽,才知道這是南岸區文化館的模特隊。她興衝衝地回家抱了一大堆自己設計的衣服跑到文化館,激動地對領導說:“我不要工資,隻要你們讓我為模特隊設計服裝,讓我做什麼都行!”文化館領導對她設計的服裝非常欣賞,於是劉敏辭去了原來的工作,到文化館,專門為模特隊設計服裝。
模特隊沒有多少活動經費,模特們又不可能老穿一樣的衣服出去表演,劉敏為此傷透了腦筋。重慶某染織廠讚助廠模特隊一批布料,劉敏舍不得一次用完,她想:“要是把布料裹紮成時裝,下次不就又可以再用了嗎?”點子一出,她立刻試著把這些布料用別針裹在模特模型身上,就這樣她反反複複,裹紮了又撤,撤了又裹紮,經過成百上千次試驗,終於可以任意裹紮出自己和他人所喜歡的款式。她的新式裹紮時裝,讓文化館領導和模特們個個稱奇叫絕,得到讚賞和肯定後的劉敏,對“快速裹紮成衣”越發來勁,常常用一塊布料反複在模特模型上裹紮成不同的造型,而且造型越來越多樣,又精美異常,最後達到得心應手、隨心所欲地在一分鍾內便紮成一個,成為一絕。
隨著劉敏“快速裹紮成衣”絕技影響的不斷擴大,1990年重慶電視台舉辦“巴蜀奇人”絕技比賽,劉敏應邀參加。由於她出色的表演,受到中央電視台的青睞和關注,1991年她應邀出席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表演“快速裹紮成衣”。劉敏第一次走上中央電視台,她沒有怯場,而是充滿自信地在億萬觀眾麵前展示了自己的絕技:麵含微笑,巧手翻飛,一塊彩色布料魔術般地變成了時裝。頓時,雷鳴般的掌聲在表演大廳裏響起,後來這個節目獲得了“觀眾最喜愛的節目”三等獎。
劉敏成了明星,隨後她和趙本山、毛阿敏等明星隨中央電視台到全國各地表演,每到一處她都深受觀眾歡迎。1992年她還參加了中央電視台組織的“歡樂金秋”藝術團赴香港演出,她的“快速裹紮服裝”藝術轟動了香港時裝界,同年獲得重慶市首屆“江南杯”時裝模特大賽晚禮服設計金獎。為了打下更紮實的理論功底,1994年劉敏自費到中央工藝美術學院深造一年,這一年她被重慶市文化局授予“民間藝術家”、“服裝設計師”稱號。
回到重慶後,劉敏借自己“快速裹紮成衣”的名氣創辦了重慶“巴蔓時裝表演團”,之後又創辦了“劉敏服飾有限公司”,並創立了“劉敏”、“依軒”等服裝品牌。雖然劉敏的公司不大,但製作出的產品卻是一流的。
2002年重慶江北和府大酒店開業之際,在全國範圍內招商訂做職工職業服裝。消息傳出,全國20多家服裝廠家和服裝設計公司紛紛前往洽談,各自拿出自己的得意之作競標,該酒店總經理看後,都不盡如人意。後經人推薦,他找到劉敏。劉敏將自己設計的《“快速裹紮成衣”服裝畫冊》交給他。總經理頓時被畫冊中“快速裹紮成衣”的一幅幅精美、獨特的服裝設計深深地吸引,一個勁地叫好,後來他將這筆上千套的職業服裝業務交給了劉敏。
為擴大自己服裝的品牌效應,劉敏聯係了北京和重慶的一批名模,為這些名模免費提供演出服裝並與她們同台表演“快速裹紮成衣”絕技。名模們穿著劉敏設計的風格優雅端莊、質樸簡約的服裝,參加了1997年首屆“中國服飾設計師博覽會”、1998年中央電視台“3·15”晚會和1999年中央電視台“五洲風”等大型晚會,都獲得了極大的成功。這些表演的成功,無疑為劉敏打了一個大廣告,從此劉敏的名字走進了重慶乃至全國的千家萬戶。
劉敏設法與廣大的同行朋友、藝術家、歌手、節目主持人、客戶等廣泛結交、溝通,增進友誼,加強感情,也讓她們更進一步地了解自己的“快速裹紮成衣”服裝,從而達到銷售、出租和製作服裝的目的。劉敏因此還成立了藝術中心。藝術中心在每年的元旦、五一、國慶、春節等重要節目舉辦活動,來這裏參加活動的都是一些客戶、藝術家、歌手和同行等朋友,約有30多人。這些朋友、客戶來後,劉敏就在她們身上表演“快速裹紮成衣”。劉敏根據每個人的高矮、胖瘦、氣質等特點,選擇不同的布料、不同的顏色,裹紮成時尚的服裝,樂得大家哈哈大笑。這些人穿著劉敏裹紮在她們身上的服裝,伴著悠揚的樂曲,在藝術中心翩翩起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