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從普通煙鬥裏冒出來的,五光十色的,像肥皂泡一樣的小泡泡,在常人眼裏跟空氣一樣普通,當然也很少有人去研究這一現象,但正是這一現象使楊格博士創立了著名的光幹擾原理,並由此發現了光衍射現象。人們總認為偉大的發明家總是論及一些十分偉大的事件或偉大的奧秘,其實像牛頓和楊格以及其他許多科學家都是研究一些極普通的現象,他們的過人之處在於能從這些人所共見的普遍現象中揭示其內在的、本質的聯係。
所羅門說過:“智者的眼睛長在頭上,而愚者的眼睛是長在脊背上的。”隻有那些富有理解力的眼光才能穿透事物的現象,看到差別,進行比較,抓住潛藏在表象後麵的更深刻、更本質的東西。
在伽利略之前,很多人都看到懸掛著的物體有節奏地來回擺動,但隻有伽利略從中做出了有價值的發現。比薩教堂的一位堂守在給一盞懸掛著的油燈添滿油之後,就離去了,聽任油燈來回蕩個不停。伽利略當時隻有18歲,他出神地看著油燈蕩來蕩去。並由此想出了一個計時的主意。
此後,伽利略經過50年的潛心鑽研,才成功地發明了鍾擺,這一項發明對於精確地計算時間和從事天文學研究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即便在今天,無論我們怎樣來估計它的作用也不會過分。
有一次,伽利略偶然聽到一位荷蘭眼鏡商發明了一種儀器,借助於這種儀器,能清楚地看清遠方的物體。這促使伽利略認真研究這一現象背後的原理,導致他成功地發明了望遠鏡,從而奠定了現代天文學的基礎。
以上這些發明,絕對不可能由那些漫不經心的觀察家或無所用心的人創作出來。
有些人走上成功之路,的確歸功於偶然的機遇。然而就他們本身來說,他們確實具備了獲得成功機遇的才能。
適當降低目標,有時會帶來許多機會
欲速則不達,給自己定過高的目標,有時非但不會增加前進的動力,反而把自己搞得精疲力竭。所以,試著降低自己的物質目標以及事業野心,有時會帶來許多機會,從而更容易獲得成功。
一個年輕人想考入一所著名的經濟管理學院,在填寫申請表時,主考出了一個這樣的題目:“你是一位領袖人物嗎?”
年輕人捫心自問,覺得自己的個性、能力還不適合於對別人發號施令,於是,他很誠實地回答:“我不是。”然後交回表格。
同去的同學都回答“是”,理由是受到拿破侖一句名言的影響:“不想做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這位年輕人想:隻有自己填上“我不是”,看來是不可能被錄取了。可是,錄取結果卻出乎他的意料,隻有他一個人被錄取!學院的複函寫道:“我們審查過所有的申請表格之後,發現有1200個領袖,我們當即決定首先錄取你,因為我們這1200位領袖至少需要一個跟隨者!”
法拉第由一個裝訂工成為了不起的大科學家,關鍵在於他能夠到當時譽滿歐洲的化學家戴維的實驗室工作。這樣的好條件、好機遇是天上掉下來的嗎?不,完全是靠他自己創造的。
法拉第在當裝訂書報的工人時,聽了戴維的報告之後,把所有的報告整理分類,裝上羊皮封皮,一次次郵給戴維。
戴維大為感動,請法拉第來麵談。法拉第很想在戴維的實驗室找份工作,戴維卻拒絕了,說:“你年紀也不小了,什麼教育也沒受過,還是回到裝訂車間去吧!”這無異於給法拉第當頭潑了一瓢冷水。若是一般人,被人拒絕到這般地步,還有什麼可說呢?法拉第則不然。一計不成又生一計。他向戴維請求:“不能收我當實驗員,就讓我當勤雜工吧!”
就這樣,法拉第創造了機遇,一步一步,終於當了實驗室助手,並因此才有了一係列的創造發明,被後人尊稱為“電學之父”,最終的成就還超過了戴維!
煉就一手絕技,憑借這手絕技出人頭地
在這個世界上,出人頭地的方法有很多,但都必須要有真才實學。有一手絕技是一種真正的真才實學。隻要煉就了一手絕技,就永遠不怕沒飯吃,而且出人頭地也是早晚的事。
出生於重慶南岸的劉敏,從小就對服裝有濃厚的興趣。她常在媽媽買回的新衣紮上一些自己認為好看的花朵和造型。
1985年她通過函授班的學習,打下了最初的設計功底。1987年劉敏高中畢業,高考敗北,她到了一家工廠打工,但對服裝設計仍然如醉如癡,把所有的業餘時間幾乎都用在這上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