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淺談基層財政績效管理問題及對策(2 / 3)

綜上所述,我國基層財政績效管理工作已經邁上了新台階,但是由於基層財政績效管理的複雜性,目前我國的基層財政績效管理還處於初級探索階段,存在很多問題待以解決。

三、我國基層財政績效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一)對基層財政績效的認知不足

我國公共財政改革已經推出多年,其核心內容財政預算績效管理雖然得到了一定的增強,但傳統的財政管理的思想仍然占據主導地位,對財政預算績效管理的效益性和效率性重視程度不夠。長久以來,我國財政工作的三部曲為:預算、執行和結算,缺少了績效管理這一重要環節。過去的理財觀念對資金使用比較重視,卻不太看重績效管理。盡管基層財政績效管理在國內已經開始實施,但是由於部分領導在實踐過程中仍然比較看重財政資金支出管理的規範和合理性,從而造成對績效管理和評價工作沒有形成足夠的重視。“重分配,輕管理,重支出,輕績效”的思想根深蒂固,在有關財政工作中重視資金分配,對資金的分配效果、資金使用效率以及產出結果缺乏監督和考核。

(二)基層財政績效管理的基礎工作較為薄弱

當前我國規範的基層績效管理尚處於起步階段,財政收支績效目標的設定、過程的監督控製、結果的評價運用等都還處於探索階段,而且不同的行政區域特別是基層行政地區可能因為發展不平衡,所采用的模式也不盡相同,以至於重點推進方向不一致。基層財政績效管理的基礎工作較為薄弱。一方麵,我國財政績效管理的製度體係還未建立,在操作上存在一定的問題,在財政績效管理實踐中的穩定性得不到有效保障。另一方麵,缺乏一個科學、統一、完善的財政績效管理評價體係。在我國還沒有績效評價法或財政績效相關專業法律,雖然財政部於近年出台了相關的文件,設立了項目支出、部門整體支出和財政預算績效評價共性指標體係框架,以及地方財政管理績效綜合評價方案,預算績效管理頂層設計的製度框架基本完成,但是出台的法案都是屬於大體框架類型,沒有具體法律條文和具體實施方法。

(三)財政績效管理工作不盡完整

目前,有不少地方基層的財政預算很大程度上還在一句老基數、老方式、老項目在運行,而且很多領導個人意識較為獨斷,很多項目預算缺乏科學性、真實性和精確性,財政收支運行效益理念十分淡薄。據網上數據資料顯示表明一個很普遍突出的現象:很多地方的預算外財力和預算內財力幾乎並駕齊驅,各居半壁江山,這就導致預算財力很難管住統一,規範平衡,進而不利於財政績效管理。此外,財政績效的監督有所缺失,我國財政監督是由審計監督部門按照相關法律法規對政府部門的財政資金支出進行審計檢查。我國的基層財政監督往往是事後監督,財政績效的監督還未被納入財政監督的範疇,有很大的缺失。財政績效的監督可在事前、事中、事後關注財政資金支出效益的問題,在財政績效管理中,監控財政資金投資風險,加強財政績效監督具有重要意義。

四、推進基層財政績效管理的思考和對策建議

(一)強化財政部門的績效管理的理念

國家和各級政府應通過各種媒介和各種形式大力宣傳基層財政績效管理理念,讓政府機構特別是財政部門充分認識到基層財政績效管理的重要性,增強其績效管理意識;注意培養各部門的績效理念,將各部門單位的主觀能動性充分調動起來,及時糾正消除一些對基層績效管理評價的錯誤認識。同時,擴大財政績效管理試點範圍,跟蹤檢查,通過媒體或其他形式公開基層財政績效考評結果,引起社會公眾的足夠關心,以此促進財政資金使用部門負有強烈的責任感,做好基層財政績效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