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基層財政績效管理問題及對策
財會探索
作者:石榴 劉芸伶 傅山
【摘要】文章概述了我國基層財政績效管理發展現狀,分析了我國基層財政績效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原因,並提出推進基層財政績效管理的思考和對策建議。
【關鍵詞】基層財政 績效管理
一、引言
隨著我國經濟的迅速發展發展,財政收入呈現跨越式增長,從2002年的近2億元到2013年的12.9億元,財政收入不斷跨越新台階,然而受國內外諸多因素影響,我國財政收支矛盾逐漸顯現,特別是基層財政收支矛盾日益顯著,不利影響愈發明顯。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基層政府的績效問題開始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基層政府對績效的評估的改進方法進行了積極的探索,但由於長期的經濟社會矛盾的積累,製約著基層政府職能的發揮,並且基層沒有一個有權威性的財政支出績效管理綜合管理機構,財政支出績效管理指標體係缺乏科學性,對財政支出績效評價的內容也不夠完整。我國財政管理一直以來都是沿襲傳統的投入型預算管理,對財政預算績效管理中的效益性和效率性重視程度不夠,難以發揮財政管理效能作用。本文從研究基層財政績效管理現狀出發,探索基層財政績效管理存在的問題並提出對策建議。
二、我國基層財政績效管理發展現狀
在發達國家開展財政績效評價已有幾十年的曆史,財政績效管理的理論和實踐處在探索階段,近幾年我國各地積極開展財政支出財政績效管理試點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我國基層財政績效管理製度體係和評價體係初步建立
1988年中央提出建立公共財政體製框架後,十六屆三中全會提出“建立預算績效考評體係”,2001年,財政部組織力量成立課題組開展轉型研究,2003年我國新一輪績效評價改革起步,相繼頒布了《中央級科教文部門項目績效評價管理辦法》、《中央級行政經費項目支出績效考評管理辦法(試行)》等文件。2004年出台了《財政部關於開展中央政府投資項目預算績效評價工作的指導意見》,主要針對項目預算績效評價,明確了項目預算績效評價的對象和10個基本指標。2005年,財政部製定了《中央級教科文部門項目績效考評管理辦法》,標誌著我國財政支出績效考評工作邁上了新台階。2009年6月,財政部出台了《財政支出績效評價管理暫行辦法》,標誌著我國財政支出績效評價工作逐步進入規範化、製度化的軌道。2011年,財政部為積極推進預算績效管理工作,建立科學、合理的績效評價管理體係,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重新修訂了《財政支出績效評價管理暫行辦法》。財政部分別於2013年4月和2014年3月出台了《預算績效評價共性指標體係框架》和《地方財政管理績效綜合評價方案》,設立了項目支出、部門整體支出和財政預算績效評價共性指標體係框架,以及地方財政管理績效綜合評價方案,預算績效管理頂層設計的製度框架基本完成。
(二)地方基層財政績效管理試點工作有所實踐
2001年開始,先後在湖北、湖南、河北、福建等地進行支出績效評價工作小規模試點,取得了一定成效。2003年,廣東省財政廳率先對7個經濟開發區進行了財政績效評價,取得了較好成效。珠三角地區各級財政部門普遍設立了專門的績效管理機構。之後,陸續有江蘇無錫市對衛生、科技績效評價,創造了重視結果、部門提供基礎數據、專家評價等經驗;河南省財政廳開展對全省農村衛生院補助資金的績效評價,提出了規範農村衛生院資金使用的辦法;江蘇鎮江、上海浦東新區等試點成效;2007年-2009年廣東省佛山市財政績效管理工作穩步進行,促進基層財政績效管理走向規範化、常態化。2014年年初重慶市巴南區率先在重慶市區縣推出財政預算績效管理體係,財政預算領域大膽行使監督權,開展對財政預算績效管理的監督。目前,全國36個省市中,有11個省(市)成立了績效評價工作專門機構,其他地方雖為成績專門機構,但績效評價管理工作職能也落實到了具體處室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