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淺談我國中小企業的財務分析(1 / 2)

淺談我國中小企業的財務分析

財會探索

作者:陳允華

【摘要】財務分析是企業生產經營管理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每一行業、每一企業都應依據實際情況,建立一套適合自己使用的財務分析體係。文章就中小企業在財務分析的現狀進行了探討,並提出了建立適用中小企業財務分析體係的建議。從而使中小企業財務分析更準確、更可靠,減少中小企業決策的不確定性,降低企業發展中的風險。

【關鍵詞】中小企業 財務分析 現狀 對策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作為市場主體的中小企業,麵臨著太多的風險和挑戰。多年來,企業財務分析為企業決策者提供財務分析數據,幫助經營者做出科學的決策,把握正確的企業發展方向,實現利潤最大化的目標,發揮了支撐和保障作用。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企業發展瞬息萬變,日新月異,中小企業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有所發展,就要建立適合自身發展的財務分析體係。

一、財務分析的涵義

關於財務分析的涵義,美國南加州大學的教授Water B.Meigs 認為,財務分析的本質是搜集與決策有關的各種財務信息,並加以分析與解釋的一種技術。

美國紐約市立大學Leopold A.Bernstein 認為,財務分析是一種判斷的過程,旨在評估企業現在或過去的財務狀況及經營成果,其主要目的在於對企業未來的狀況及經營業績進行最佳預測。

台灣政治大學教授洪國賜認為,財務分析以審慎選擇財務信息為起點,作為探討的根據;以分析信息為重心,以揭示其相關性;以研究信息的相關性為手段,以評核其結果。

結合以上教授對財務分析涵義的闡述,財務分析是以會計核算和報表資料及其他相關資料為依據,采用一係列專門的分析技術和方法,對企業等經濟組織過去和現在有關籌資活動、投資活動、經營活動的償債能力、盈利能力和營運能力狀況進行分析與評價,為企業的投資者、債權人、經營者及其他關心企業的組織或個人了解企業過去、評價企業現狀、預測企業未來,做出正確決策提供準確的信息或依據的經濟應用學科。

財務分析的職能是評價企業以往的經營業績,衡量企業現在的財務狀況,預測企業未來的發展趨勢,為企業正確的經營和財務決策提供依據。綜上觀點,財務分析是指對企業財務活動進行剖析、研究和總結評價,為改善企業經營管理提出建議,提高經濟效益的經濟管理活動。

二、中小企業財務分析的內容

中小企業財務分析產生於19世紀末20世紀初,最早的財務分析主要是為銀行服務的信用分析,銀行家通過對貸款人進行信用調查和分析,借以判斷客戶的償債能力。主要包括企業財務狀況分析、企業獲利能力分析、企業成本費用分析和企業所有者權益分析四方麵的內容。方法主要有:比較分析法、比率分析法、因素分析法等。比較分析是對兩個或幾個相關的可比數據進行對比,揭示差異和矛盾。比較是分析的最基本方法,沒有比較,分析就無法進行。要使比較最有效,就必須選擇最佳的比較對象。比較對象有與曆史比、與同類平均數比、與計劃預算比等。比率分析法是財務報告中的一種重要方法,由於比率是由密切聯係的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相關數字計算出來的,所以通過比率分析,往往可以利用一個或幾個比率就可以獨立地揭示和說明企業某一方麵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業績,或者說明某一方麵的能力。因素分析是根據分析指標和影響因素的關係,從數量上確定各因素對指標的影響程度。其方法有差額分析法、指標分析法、連環替代法、定基替代法等。

三、我國中小企業財務分析的現狀

(一)財務分析內容單一,依據的資料也不全麵

我國中小企業財務分析主要是指標分析。指標主要有:獲利能力比率、償債能力比率、資產運用效果比率及獲現能力比率。而許多其他信息,如行業發展趨勢、產品生命周期、主要競爭對手等一些表外附注卻被忽略了,但是這些信息對企業經營成果和財務狀況也會產生重大影響。另外,在財務比率分析中,缺少行業標準比率,而各行業的比率水平相差很大,這使得財務比率分析沒有參考數據,無法衡量企業在本行業中所處地位。

(二)不重視現金流量分析

財務分析的目的是,通過評價企業當前的財務狀況對未來的經濟活動做出預測和決策,這要求會計係統提供的信息具有高度的相關性。然而,現在的中小企業仍按曆史成本計價和按權責發生製編製的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所提供信息進行財務分析,這必然使分析的結果滯後於當前現金流動的真實情況,不能客觀地評價企業的償債能力及收益的質量,掩蓋了企業可能麵臨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