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四七年夏天,人民解放軍轉入反攻,相繼在中原、西北、華北和東北各戰場取得一係列重大勝利。陝北電台的廣播中捷報頻傳,“打倒蔣介石,解放全中國”的偉大號召響遍祖國大地。為了部署新的戰略決戰,更好地領導全國的解放戰爭,毛澤東、周恩來、任弼時等中央領導人和中共中央機關於一九四八年三月離開陝北,東渡黃河,經過晉綏解放區,五月下旬到達晉察冀解放區平山縣的西柏坡村,和先期到達的劉少奇、朱德等會合。
遵照中共中央的指示,陝北電台隨新華總社從太行北上,五月二十三日起在平山縣境內播音。陝北電台的編輯部設在西柏坡村附近的村子裏,發射機房和播音室起初設在張胡莊,後來遷到井陘縣的窟窿峰村。從編輯部到張胡莊大約20公裏,到窟窿峰大約40公裏。廣播稿件每天上午編好,下午由通訊員騎馬送到播音室,傍晚播出。有些捷報用電話傳送,以保證及時播出。
一九四八年秋、冬,在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迅猛發展的過程中,陝北電台的廣播迅速報道人民解放軍的戰績,及時評述戰局的發展,對於促進偉大的戰略決戰起了積極作用,尤其是《對國民黨軍廣播》節目起了分化、瓦解敵軍的作用。毛澤東在淮海戰役中為陝北電台撰寫了3篇廣播稿:《人民解放軍總部向黃維兵團的廣播講話》、《劉伯承、陳毅兩將軍向黃維兵團的廣播講話》和《敦促杜聿明等投降書》。國民黨軍的許多中下級軍官和士兵受到陝北電台廣播宣傳的感召,紛紛帶著武器投向人民。
在平山工作的時期是人民廣播事業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階段。晉察冀電台和陝北電台合並,領導力量和編播人員得到進一步充實。新華總社為加強對語言廣播(包括英語廣播)工作的領導,專門成立了第二編委會和廣播管理部。這兩個機構都由社長廖承誌負責。同時,軍委三局在井陘煤礦附近的天戶村為陝北電台建起了當時解放區最大的短波發射台,發射功率為3千瓦,中國共產黨的天線專家李強領導了建台工作。陝北電台為迎接即將到來的全國解放做了充分的準備。一九四八年十月,新華總社召開關內廣播工作會議,研究了解放區廣播網的建設和管理,以及加強廣播宣傳效果等問題。十一月,中共中央作了《對新解放城市原有之廣播電台及其人員的政策決定》,規定了新中國的廣播事業由國家經營,人民解放軍將全部接管國民黨所轄的廣播電台,並利用其設備建立人民的廣播電台;純係私人營業性質的廣播電台,準許其在軍管會管理之下暫時繼續營業;外國資本和外國人經營的廣播電台一律停播。
在解放戰爭節節勝利聲中,人民廣播事業又有了新的發展。一九四八年十一月八日濟南新華廣播電台開始播音。一九四八年十二月二十日,華東新華廣播電台在山東省臨朐縣開始播音。一九四九年一月五日,西北新華廣播電台在收複後的延安開始播音。平津戰役結束後,在接收國民黨廣播電台的基礎上,天津新華廣播電台在一月十六日開始播音,北平新華廣播電台在二月二日開始播音。
一九四九年三月二十五日,中共中央由西柏坡遷進北平。新華總社和陝北電台也隨同來到北平。從這一天起,陝北電台改名為北平新華廣播電台,繼續作為中共中央的喉舌,成為對全國廣播的中心。原北平新華廣播電台改為北平人民廣播電台,作為北平市電台繼續播音。一九四九年六月五日,中共中央發出通知,決定成立中央廣播事業管理處,直屬中共中央宣傳部,統一領導和管理全國廣播事業,並直接領導北平新華廣播電台,廖承誌任處長,李強任副處長。
六月二十日,北平新華廣播電台在全國各地廣播電台聯播的節目裏,播出了毛澤東主席在新政治協商會議籌備會上的講話錄音。全國人民第一次從廣播中聽到了人民領袖洪亮有力的聲音。同時播出的還有周恩來的開幕詞和朱德、李濟深、沈鈞儒、郭沫若、陳叔通、陳嘉庚等各界代表的講話錄音。
同一天,對國外的日語廣播開始播音。
九月二十一日晚上9點15分,北平新華廣播電台播出了毛澤東主席當天晚上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上致開幕詞的錄音。全中國人民從收音機裏聽到毛澤東主席向全中國、全世界莊嚴宣告:“占人類總數四分之一的中國人從此站立起來了”,“讓那些內外反動派在我們麵前發抖罷”,“中國人民的不屈不撓的努力必將穩步地達到自己的目的”。人民的新中國即將誕生,中國人民的廣播事業即將進入它的新的曆史階段。
九月二十七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次全體會議通過決議,中華人民共和國定都北平,並改名北京。從這一天起,北平新華廣播電台改名為北京新華廣播電台。在新中國成立前夕,全國各地已有人民廣播電台近40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