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四六年夏季,中國的上空密布著內戰的陰雲。延安的廣播猶如茫茫黑夜的燈塔,照亮了國民黨統治區渴望獨立、和平、民主的人們的心。國民黨空軍第八飛行大隊上尉飛行員劉善本就是由於閱讀了毛澤東的著作,經常收聽延安電台的廣播,認清了國家的前途,決心脫離內戰,第一個駕駛飛機起義到達延安的。一九四六年九月,在延安電台恢複播音一周年的時候,中共中央宣傳部部長陸定一在延安《解放日報》上撰文,題為《延安廣播電台一周歲》。文章說:“我們的廣播事業,從它存在的第一天起,就為中國的獨立、和平、民主事業服務,就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服務。我們的廣播工作同誌們,在極困難的條件之下慘淡經營,得到巨大的成績。他們對於中國人民,作了極重要的貢獻。”

一九四六年十一月,內戰規模進一步擴大,中共中央預見到國民黨軍隊必將進犯延安,為了確保廣播在戰爭期間不中斷,決定在陝北和黃河以東的解放區選擇適當地點籌建戰備台。人民解放軍主動撤出延安前後,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中央領導人曾先後分別同新華社社長廖承誌、三局局長王諍談話,強調要保證無線電通訊和廣播暢通。

從一九四七年三月到一九四九年三月,隨著解放戰爭形勢的發展,延安(陝北)電台四次轉移,持續不斷地把黨中央的聲音傳向全國各地。

一九四六年冬天,三局經過反複勘察,決定在陝北瓦窯堡(即子長縣)的好坪溝建立延安電台的第一戰備台。好坪溝位於延安東北90多公裏處,是一個群山環抱的偏僻的小山村。延安電台就設在村口的一座門樓裏,上層的觀音廟作了播音室,下層的門洞改建成發射機房。編輯部設在離這裏大約6公裏的史家畔。

一九四七年三月十一日起,國民黨軍的飛機開始對延安狂轟濫炸。延安電台的編播和機務人員在陣陣爆炸聲中堅守崗位,直到十四日中午播音完畢。當天晚上,延安電台即開始在好坪溝播音。十九日,國民黨軍隊侵占延安。二十日,延安電台向全中國宣布,在給予國民黨軍隊重大殺傷以後,人民解放軍主動撤離延安。中共中央機關完好無損,仍然留在陝北,繼續指揮全國的愛國自衛戰爭。二十一日,延安電台改名為陝北新華廣播電台。三月二十五日,周恩來和朱德先後到好坪溝看望廣播戰士,鼓勵他們堅守崗位。二十八日晚,陝北電台在播出人民解放軍在西北戰場上的第一個大勝利——青化砭大捷的消息以後,堅壁清野,埋藏機器,連夜轉移。第二天(二十九日)傍晚,設在晉冀魯豫解放區的第二戰備台發出了陝北電台的呼號,三十日正式接替了陝北電台的廣播。這個新電台設在太行山東麓涉縣的沙河村,和晉冀魯豫的邯鄲電台建在一起。一個月以後,溫濟澤率領的陝北電台部分編播人員組成的小分隊穿越道道封鎖線,徒步行軍1,000多公裏,來到了沙河村。七月中旬,由社長廖承誌率領的新華社大隊人馬(包括陝北電台部分人員),跋山涉水,也輾轉來到了太行山麓。陝北和太行的戰友勝利會師以後,陝北電台的編播力量得到充實和加強,編輯部設在西戍村,播音室仍在沙河村。從一九四七年三月起,新華社副總編輯梅益開始領導陝北電台的宣傳工作。

設在太行的新華總社和陝北電台,雖然和轉戰陝北的黨中央相距很遠,但是每天電報往來頻繁。許多重要的新聞和評論,都是經毛澤東、周恩來、陸定一等中央領導人審閱以後發往太行,由陝北電台廣播出去的。

一九四七年九月,延安電台恢複播音兩周年的時候,陝北電台增加了播音時間,改進了節目內容,並且開始舉辦《對蔣軍廣播》節目(後改名為《對國民黨軍廣播》節目)和英語新聞節目。陝北電台播送英語節目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對國外廣播的開始。最初每天隻播音20分鍾,稿件由新華社的英語廣播部(兼管文字廣播和口語廣播)編發。它告訴聽眾:中國正在前進——全人類五分之一的人民正在排除一切障礙走向新的民主生活。這時候,解放區共有10座人民廣播電台。陝北電台是解放區廣播的中心,其他各台除自辦節目外都轉播陝北電台的廣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