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誼 酈道元
江水·三峽江水·三峽
江水又東,經廣溪峽,斯乃三峽之首也。峽中有瞿,黃龕二灘,其峽蓋自昔禹鑿以通江,郭景純所謂“巴東之峽,夏後疏鑿”者也。
江水又東,經巫峽,杜宇所鑿以通江水也。江水曆峽,東經新崩灘,其間道尾百六十裏,謂之巫峽,蓋因山為名也。
自三峽七百裏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岩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至於夏水襄陵,沿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裏,雖乘奔禦風,不以疾也。
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王獻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每到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淒異,空穀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江水又東,逕狼尾灘而曆人灘。袁山鬆曰:“二灘相去二裏。人灘水至峻峭,南岸有青石,夏沒冬出。其石,數十步中悉作人麵形,或大或小,其分明者須發皆具,因名曰:‘人灘’也。”
江水又東,逕黃牛山下,有灘名曰黃牛灘。南岸重嶺疊起,最外高崖間有石,色如人負刀牽牛,人黑牛黃,成就分明。既人跡所絕,莫得究焉。此岩既高,加以江湍紆回,雖途逕信宿,猶望見此物。故行都謠曰:“朝發黃牛,暮宿黃牛,三朝三暮,黃牛如故。”言水路紆深,回望如一矣。
江水又東,逕西陵峽。《宜都記》曰:“自黃牛灘東入西陵界至陝口百許裏,山水紆曲,而兩岸高山重障,非日中夜半,不見日月。絕壁或千許丈,其石彩色形容,多所象類。林木高茂,略盡冬春。猿鳴至清,山穀傳響,泛泛不絕。所謂三峽,此其一也。”山鬆言:“常聞峽中水疾,書記及口傳悉以臨懼相戒,曾無稱有山水之美也。”及餘來踐躋此境,既至欣然,始信耳聞之不如親見矣。其疊秀峰,奇構異彩,固難以辭敘。林木蕭森,離離,乃在霞氣之表。仰囑俯映,彌習彌佳,流連信宿,不覺忘返。目所履曆,未嚐有也。既自欣得此奇觀,山水有靈,亦當警知己於千古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