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9章 養生重在養心情(1)(3 / 3)

2.近朱者赤

俗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研究表明,交往朋友的心態往往會影響到自己。悲觀主義者的消極態度會像疾病一樣傳染,同樣樂觀的情緒也會感染人。因此,如果我們不想被悲觀主義情緒圍繞的話,就要選擇那些樂觀健康,積極向上的朋友。選擇與樂觀向上的朋友交往,我們的生活環境就會是積極、樂觀的,那麼,我們的心態自然也會受到影響。

3.樂善好施

我們應該學著好善樂施,經常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家人、朋友甚至是素不相識的人。在自己的時間和條件允許的前提下,可以去做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無償獻血,做誌願者,義工等等。學著慷慨大方,向別人敞開自己的心胸,向需要幫助的人深處熱情的雙手。當我們對別人如此做的同時,別人也一定會向我們敞開心靈的大門,於是,愛就在不經意中流淌。

4.適時回避

遇上壞消息,或者不順心的事情,適時的回避也是不錯的選擇。不去想,不去問,不去評論。過段時間後,我們也許就會發現自己精神抖擻,力量無窮。

5.投身自然

通過投身自然之中,體會大自然的美妙之處,也會刺激樂觀積極的心態。與大自然親近,可使我們的靈魂得到淨化,使心緒安寧,心態平穩。

計較少一點,快樂多一點

有這樣一個故事。

佛祖給了弟子三個蘋果,當弟子吃了一個後,佛祖便問他:“你還有幾個蘋果?”

弟子說:“三個,兩個在手中,一個在肚裏。”

佛祖笑了。

後來,弟子不小心掉了一個蘋果,佛祖又問:“你還有幾個蘋果?”

弟子說:“三個,一個在手裏,一個在肚裏,一個在路上。”

佛祖滿意地笑了:“你能看淡得失,所以無論發生任何事,都不會剝奪你內心的快樂。”

上麵的故事告訴我們,一個快樂的人並不是因為他得到的多,而是因為他計較的少,隻有以這種心態對待生活的人才會快樂,才會有更好的心情去麵對生活中的一切困難。

快樂的多與少,關鍵在於人內心是否計較那些得與失。隻要人人都懂得知足常樂,那麼幸福也就可以常伴左右了。快樂其實無處不在,當每天還能喝到幹淨的水,還能自由地呼吸,當這個世界還可以花紅草綠,當天空依然蔚藍,我們都應該感到快樂。人與人之間,哪怕是一個微笑,一句問候,一個關心,都足以使人感到快樂。一件事,不管多麼渺小和不堪,隻要知足了,就可以得到快樂。

對於那些失去的,誤解的,如果都能計較得少一點,那心情也就不會過於苦悶和壓抑了。在我們的生活中,矛盾、爭議和誤解幾乎無所不在,朋友之間,同事之間,甚至親人之間都需要我們心平氣和的寬容。如果凡事太計較,問題就會變得更加難以解決,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有時候,人生覺得太累,就是因為計較得太多,索求得太多。人生就像爬山,本來我們可以輕鬆登上山頂去欣賞那美麗的風景,但由於身上背負了太多欲望的包袱,帶著沒有止境的索求上路,不但越爬越累,登不上山頂不說,甚至連沿途的美麗風景也會無暇欣賞。俗話說,知足者長樂,貪婪者常悲。對知足者來說,即使一無所有,也能體會到生活的樂趣;對於貪婪者來說,即使得到了一切,也未嚐能品嚐到生活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