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 做事把握好尺度,才能把事情做好(4)(2 / 3)

第二天一早,華盛頓派人送給佩恩一張便條,要求他盡快趕到當地的一家小酒店來。

佩恩懷著凶多吉少的心情如約到來,他猜想華盛頓一定是懷恨在心,要和他進行一場決鬥。然而,出乎他意料的是,他所看到的不是手槍而是華盛頓端過來的酒杯。

華盛頓看到佩恩到來,立即起身相迎,並笑著伸過手來,說道:“佩恩先生,犯錯誤是人之常情,糾正錯誤是件光榮的事。我相信昨天所發生的事情是我的不對,你已經在某種程度上得到了滿足。如果你認為到此可以解決的話,那麼請握我的手——讓我們交個朋友吧。”

佩恩激動地伸過手來。從此以後,佩恩成為一個熱烈擁護華盛頓的人。

感悟:

一個做大事的人,不會與人為了一件不愉快的事而耿耿於懷。在自己犯下錯誤之後,他會主動地去承認自己的不對和過失。這樣做,不僅能很快地把矛盾化解掉,使彼此雙方握手言和,化敵為友,還能聚集人脈力量,為以後的發展奠定基礎。

隻有綜合考察,才能深知一個人的本質

王莽是漢元帝時王皇後的侄子。他祖父、伯父、叔父共有八人是列侯,唯獨他父親王曼早死,未能封侯。因此,他的堂兄弟都依仗父輩的權勢,過著奢靡的生活,爭相以聲色犬馬誇宮鬥勝,而他卻孤苦伶仃,生活貧窮。

他的伯父、大將軍王鳳病重時,他主動悉心照料,親自嚐藥,一連幾個月蓬頭垢麵,衣不解帶。王鳳果然被他的孝心打動,臨死時請太後和成帝關照他,使他當上了黃門郎、射聲校尉。他對其他叔父也很孝順,同時百般殷勤地結交一些豪傑,這些人都在皇帝麵前說他的好話,他的官也越做越大。然而,他官越大,地位越高,幹事就越謹慎,待人也越謙虛。他還把皇帝賞賜的車馬衣物都送給賓客,甚至賣掉自己的財產賑濟窮人,家中一件多餘的東西都不要,以至不少名士投奔他,朝中權臣都願意和他交往。當權的人稱讚他,說客遊士到處宣揚他,他的威望超過了幾個叔父。

公元前8年,大司馬王根病重,推薦王莽代替自己。成帝接受了王根的意見,任命王莽為大司馬。他更加克己奉公,以身作則,提倡儉樸,反對高官們驕奢淫仗的生活作風,常常把自己封邑裏的租稅收入全部分給下層官吏和窮苦的讀書人。

有一次,他母親患病,公卿列候的夫人前來探視,王莽的夫人到大門外迎接,客人們看她穿得那麼寒酸,還以為是王莽家的粗使女仆,後來得知是王夫人時,一個個驚得發呆,欽佩王莽是個清正廉潔的人。

就在王莽為自己精心包裝的時候,漢成帝卻正在溫柔鄉中與趙飛燕和趙合德姐妹恣意縱欲,他說:“漢武帝好神仙求白雲鄉,我終老在這溫柔鄉足矣。”成帝死後,哀帝即位,外戚丁、傅兩家的勢力潮水般的湧入朝廷,王莽采取韜晦之術,上書辭職,退居新野,閉門讀書,俟機東山再起。

一次,他的兒子殺了一名家奴,王莽大發雷霆,要他兒子自殺償命。人們對此深為感動,把王莽奉為楷模。王莽在野三年,上書為他鳴不平、要他回來執政的就有一百多人。在輿論的壓力下,皇帝又讓他回到了京城。哀帝死後,王莽又成了國家最高權力的執掌人。就這樣,王莽由黃門郎、射聲校尉、騎都尉、光祿大夫、侍中、大司馬、安漢公、宰衡、攝皇帝,最後終於成功取代漢朝,建立新朝。

在王莽建立新朝以前,所有的儒生把他引為同道,而為他大力宣揚,卻沒有真正認識王莽。等到他當了皇帝,那些儒生深感上當,又把他描繪成千古罪人。撇開王莽的是非功過不談,僅從儒生態度的一反一複中,卻反映了他們缺乏辨別人的智慧。

感悟:

想要真正了解一個人,必須把他在一段時間內的各種表現結合起來綜合地考察,才能深知其本質。比如說,通過他到遠方辦事,考察他是否可靠;通過在跟前辦事,觀察他是否盡職;一個勁地讓他從事繁雜的瑣事,看他有沒有調理繁雜事務的本事。隻有這樣,才能真正認清一個人。

隻有獎懲分明,才能樹立威信

戰國時,齊威王於公元前356年即位,以後的九年間,一切朝政都委托大臣管理,自己從不過問。周圍各國知道了這種情況,便不斷侵犯齊國的邊境並占領領土,威王也不曾加以理會。

可是九年後,他卻忽然召見即墨的大夫說:“自從你擔任即墨的大夫以來,幾乎每天都可以接到誹謗你的報告,可是經我派人調查即墨的情況,田野不斷地開拓,人民的生活富足,衙門事務也處理得有條不紊,使我國的東方邊境,沒有任何危險的事情發生。為什麼會這樣呢?這是因為你盡心治理即墨,從未賄賂我身旁的大臣的原因。”於是,威王賜給他一萬戶的封地作為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