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沒有一成不變的處世原則,要靠自己去摸索和體昧(4)(2 / 2)

感悟:

有的人在做一件事情時,由於讓方法、技巧、程序等問題占據了所有的心思,最後反而忘記了做這件事情的初衷。要知道,過程與手段再重要,也不要忘記目的。所以,對於目標,我們一定要牢記在心。隻有這樣,我們才不會在人生路上迷失方向。

某些習慣一旦養成,再去改變它就會很難

有一位女子,出身於一個平常的家庭。做著一份平常的工作,嫁了一個平常的丈夫,有一個平常的家。總之,她十分的平常。

忽然有一天,報紙大張旗鼓地招聘一名特型演員,演王妃。她的一位好心朋友替她寄去一張應聘照片,沒想到,這個平常女子從此開始了她的“王妃”生涯。

她閱讀了許多有關王妃的書,她細心揣摩王妃的每一縷心事,她一再重複王妃的一顰一笑、一言一行……

不像,不像,這不像,那也不像。導演、攝影師無比挑剔,一次又一次讓她重來……

後來,這位平常女子已能駕輕就熟地扮演“王妃”了,進入角色已無需費多少時間。糟糕的是,她要想恢複到那個平常的自己卻非常困難,有時要整整折騰一個晚上。每天早晨醒來,她必須一再提醒自己“我是誰”,以防止毫無來由地對人頤指氣使;在與善良的丈夫和活潑的女兒相處時,她必須一再告誡自己“我是誰”,以避免莫名其妙地對他們喜怒無常。

平常女子深有感觸地對別人說:“一個享受過優厚待遇和至高尊崇的人,恢複平常實在是太難了。”說這話時,她仍然像個“王妃”。

感悟:

好的習慣,對每個人來說都是有益的,好習慣可能還會改變一個人的一生;壞的習慣,對每個人來說都是沒有益處的,有時一個壞習慣可能會毀了一個人的一生。習慣一旦養成,想改變起來會變得很難。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們要養成好的習慣,而且不要讓某些不得已養成的不好的習慣影響我們。這對我們來說是非常必要的。

旁觀者的評價,是修正自身的一麵鏡子

很久以前,在一個不太出名的小山村,住著一戶姓楊的人家,靠在村旁種一片山地過日子。這戶人家有兩個兒子,大兒子叫楊朱,小兒子叫楊布,兩兄弟一邊在家幫父母耕地、擔水,一邊勤讀詩書。這兄弟二人都寫得一手好字,交了一批詩文朋友。

有一天,弟弟楊布穿著一身白色的衣服興致勃勃地出門訪友。在快到朋友家的路上,不料天空突然下起雨來,雨越下越大,楊布正走在前不著村、後不落店的山間小道上,隻好硬著頭皮頂著大雨,被淋得落湯雞似的跑到了朋友家。楊布在朋友家脫掉了被雨水淋濕了的白色外衣,穿上了朋友的一身黑色外套。朋友家裏招待楊布吃過飯,兩人又談論了許多關於詩詞書畫方麵的話題。他們越談越投機,越談越開心,不覺天快黑下來了,楊布就把自己被雨水淋濕了的白色外衣晾在朋友家裏,而自己就穿著朋友的一身黑色衣服辭了朋友回家。

走著走著,不覺走到自家門口了,他還沉浸在白天與朋友暢談的興致裏。這時,楊布家的狗卻不知道是自家主人回來了,從黑地裏猛衝出來對他汪汪直叫。忽然,那狗又後腿站起、前腿向上,似乎要朝楊布撲過來。楊布被自家的狗這突如其來的舉動嚇了一跳,十分惱火,他馬上停住腳向旁邊閃了一下,憤怒地向狗大聲吼道:“瞎了眼,連我都不認識了!”於是順手在門邊抄起一根木棒要打那條狗。這時,哥哥楊朱聽到了聲音,立即從屋裏出來,一邊阻止楊布用木棒打狗,一邊喚住了正在狂叫的狗並說:“你不要打它啊!應該想想看,你白天穿著一身白色衣服出去,這麼晚了,又換了一身黑色衣服回家,假若是你自己,一下子能辨得清嗎?這能怪狗嗎?”

楊布冷靜地思考了一會兒,覺得哥哥楊朱說得很有道理。狗這時也不汪汪地叫了。

感悟:

在很多時候,我們自己有了不同於尋常的改變,但卻不一定會知道。每個人自身的優點和缺點,也不一定都知道得清清楚楚。有一句話說得好:“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在很多事情上,別人的看法和態度,其實就是我們修正自身的一麵鏡子。經常照一照,會使我們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