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文精選(三) 雜說三首(選二)

夏六月,暑雨既止,歐陽子坐於樹間,仰視天與月星行度,見星有殞者。夜既久,露下,聞草間蚯蚓之聲益急。其感於耳目者,有動乎其中,作《雜說》。

蚓食土而飲泉,其為生也,簡而易足。然仰其穴而鳴,若號若呼,若嘯若歌,其亦有所求邪?抑其求易足而自鳴其樂邪?苦其生之陋而自悲其不幸邪?將自喜其聲而鳴其類邪?豈其時至氣作,不自知其所以然而不能自止者邪?何其聒然而不止也!吾於是乎有感。

星殞於地,腥礦頑醜,化為惡石。其昭然在上而萬物仰之者,精氣之聚爾;及其斃也,瓦礫之不若也。人之死骨肉臭腐,螻蟻之食爾。其貴於萬物者,亦精氣也。其精氣不奪於物,則蘊爾為思慮,發而為事業,著而為文章,昭乎百世之上而仰乎百世之下,非如星之精氣隨其斃而滅也。可不貴哉!而生也利欲以昏耗之,死也臭腐而棄之。而惑者曰:足乎利欲所以厚我身。吾於是乎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