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句話在自那天過後,俞秀玉發現由汲瑛等韶國護衛隊領路的落腳點,已經不再路過稍有規模的城池市鎮了,而是大多經過的是處於山野僻壤的窮困村落,連驛站都不見蹤影了。
俞秀玉很明白他們此舉的用意,不過並不排斥,就依了他們所希望的那樣,因地製宜地根據當地村落的勞動力情況和特產,來提供一些可行性的扶貧點子。
隨行的眾人都無比敬佩地看到她將當地不起眼的物事,指點一番後,就轉化為以後的生活財源。
比如因為天熱,她一路走、一路采購綠豆,給隨行的四百號人提供綠豆湯以免中暑,遇著一個窮村偏巧綠豆種得多的,不僅采購了一批,讓村民們手頭有了活錢,還教村民們做了綠豆涼粉、粉皮、粉絲、綠豆沙、綠豆糕等係列食品。
天熱人都苦夏,胃口欠佳,那綠豆涼粉被吊在井水中鎮涼後,用刀細劃成小薄方,再用鹽醋麻油蒜茸涼拌,吃起來真是味美爽口。
江心澈看著她用了年貨中的餐具,一個點彩牡丹的白瓷盤盛著細劃小塊的過程,隻覺得畫麵美極,脫口讚道:‘牡丹碟中冰作影,銀刀剖破玉無痕’,”再環抱著她,含笑宣告道:“精靈不似人間有,占斷仙福是本人’。
惹得俞秀玉大樂:太有內涵了,連吃個涼粉都能以詩讚我,這麼有情趣。
等魚頭粉皮湯、肉末粉絲煲之類的菜式一做出來,自是廣受稱讚,村民們就有去縣城賣吃食的想法,但這窮村偏僻,離縣城有二十多裏地,丘陵土坡路不好走,畜力少,交通運輸不便。
俞秀玉就把農村常用的‘架子車’的畫出來,這種架子車,在現代中國的農村也是常見的運輸工具,在柴油汽油價大漲的情形下,在她老家村裏的家常小活還是靠‘架子車’來運輸,種田用它往地裏運肥,往家拉麥子和玉米,要搭建個什麼用它拉土、拉磚頭。
這種板車是靠啞鈴型的雙車輪滾動,本要有象山地自行車那樣的寬膠胎充氣輪子,但這個時空隻有木頭輪子,也將就用吧,不過她建議車軸一定要用鐵棍來做,車底用比較結實的木料來做,以增加牢固度和承載量,在車弦兩邊的擋貨木板可以用得薄些,以減輕車子的自重。
兩根長而平直的車把,車軸中間再連接一根結實的攀繩,使用時,人站在車把中間,兩手握住車把,肩上套上攀繩,弓腰曲腿向前使勁。
如果後麵有人推著,即使拉好幾百斤,走得也覺得比較輕鬆。
村裏的木匠先做出的兩個木輪子,俞秀玉一看,覺得太過滯重,又想了想,改進了平直的車把,把要兩手握住的地方做出一個弧型凹陷,增加抓受力,再用散布條纏裹墊著,可以延緩因勞作磨擦而手打血泡的情況。
木匠帶著兩個兒子在滿懷生活希望地幹著活,一些村民跟著鋸木板打下手,這村的裏正帶著一撥人跟鐵匠一起打鑄車軸。
在這當間,俞秀玉看到院角推著很多的木屑刨花,眼睛一亮,問這都是用的什麼木的?木匠連忙笑回著:大多數是榆木。
俞秀玉一聽,麵紗後的臉笑逐顏開,開口要買些刨花,木匠慌得連連擺手:這不值啥,本是填灶膛的,收錢不當人子,殿下看中俺家啥都隨便拿,俺村受你的大恩,恨不得傾家供奉。
於是她笑納了幾大筐木刨花,打算回去再開發一個新的財源(後麵再表)。
這些新式的食品點心由架子車運輸幫襯銷售,甚至專作架子車來賣,這一村老少果然很快就擺脫了貧困帽子(此為後話)。
俞秀玉照例讓他們每人一生幫個二百人做目標,她本人也被村民設了長生牌位供奉。
‘200功德盟’打算在見過韶皇之後再正式成立,如果現在就成立個組織,怕招致到韶皇的疑心病。
就這麼一路行,一路做好事,遇著下雨,她照舊陷入昏睡,江心澈會對外宣稱中了暑氣,要休養,近身照顧她的事項他絲毫不假手於人,連俞秀玉正考驗中的貼身侍女人選——紅綾、紅豆等六女,也命令‘非有召,不得進內室’。
這一日又遇雨天,趕路自然就停了,下雨時古代的土路上會泥濘得象沼澤地,木輪大車和馬匹走起來著實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