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七章 進入徐州(1 / 2)

這趟出門,鄭綏選擇了騎馬,而不是乘車。 Ww W COM

所以,當初是不想帶著辛夷和晨風兩人,因為她們倆人不像采茯,是在平城長大,能騎馬,她們倆都不會騎馬,帶著上路,反而是累贅。

臨出門時,辛夷和晨風執意要跟著鄭綏走,甚至提出她們可以跟著那些護衛共騎,鄭綏聽了,覺得匪夷所思,且不辛夷和晨風在滎陽舊地長大,縱使在平城,民風剽悍,女郎也不會提出和陌生男子共騎一馬。

更何況,辛夷和晨風,皆已年過十五。

鄭綏正要拒絕,不料一旁的桓穀,卻極力讚同,“這一路奔波,千裏之遙,娘子是女娘,把她們倆帶上,也方便照顧。”

在桓穀眼中,鄭綏是養在閨中的娘子,嬌嬌弱弱的,沒吃過什麼苦,所以一剛開始聽鄭綏要路上騎馬時,他還詫異不已,畢竟在南地,許多世家大族中的郎君,都不會騎馬,甚至畏馬如虎,更何況是一個女娘,直到後來聽伍佑起,鄭綏是在平城長大,桓穀才理解一二。

然而,這一路上,路途遙遠,雖鄭綏是一心想趕著去新鄭救父親,但娘子都是十分嬌養,對於鄭綏是否能堅持,他心中還是打了大大的疑問,至少體力這一項,就很難保證支撐住。這路上,萬一出了什麼狀況,他們這些粗漢子,還真不知道怎麼處理,到時候隻怕會慌亂無措。

一開始的時候,他曾想過找一個會騎馬的中年仆婦隨他們上路,可惜這建康城,別是會騎馬的中年仆婦,連會騎馬的婢女都找不出。

這會子瞧著鄭綏身邊的兩個婢女,執意要跟隨,還主動提出共騎,桓穀還不得趕緊答應,正好。這起人,幾乎都沒成過親,正好給他們個機會。

隻要鄭綏這邊能點頭,最後讓那載著這兩位婢女的人。求娶了這兩個婢女就行。

桓穀想到這一層,心頭無比樂嗬,估計回徐州後,將軍總得表揚他一番。

且,辛夷和晨風的堅持。還有桓穀的話,鄭綏隻得帶上辛夷和晨風兩人,桓穀正要安排時,就現有幾個人躍躍欲試地站出來,眼睛亮地朝他望過來,這些人,除了軍營裏的軍妓,平常女人都很少見過,何況,鄭綏身邊的這兩個婢女。明眼人一看,都知道長得極好。

這十五個人,都是經過他操練的,他都極熟悉,起來,還真不好挑人,正在他難為之際,卻聽鄭綏開了口,戴著帷帽,垂下來的皂紗。都已經延伸到腳踝處,遮得嚴嚴實實的,腳下是一雙皂色的靴子,從頭頂到腳底。通體一身黑,已看不出身形。

“讓她們倆人自己挑。”

聽了這話,桓穀頓時鬆了口氣,看來鄭綏的意思已經很明了,今日這兩婢女跟誰共一騎,以後就會讓兩婢女嫁給誰。所以才會讓兩個婢女自己挑。

辛夷和晨風明白鄭綏話裏的意思,同時臉一紅,辛夷到底是臉皮薄,雖有鄭綏這話在先,還是悶著腦袋隨便伸手一指,晨風膽子大,真的一排看去,挑了一個長相俊秀的後生。

辛夷指的那位粗黑的漢子,叫金牛,晨風挑的那位俊秀後生,叫羊安。

這是臨出前,生的一件事。

到底,采茯和辛夷跟著他們一起走。

因為是騎馬,一日便到了揚州,使得在揚州的王靖之,收到鄭緯的書函時,想攔住鄭綏,最後兩都沒有消息,後來才知道,鄭綏他們已於三日前從離開揚州。

這一趟趕路,一路上都不曾停歇。

對於從建康到徐州的路線,桓穀是最熟悉不過了,因此,桓穀製定的路線,也是經徐州、梁州進入新鄭。更為要緊是,梁州現在是在大楚的駐守之下。

依照鄭綏的意思,她是不想去徐州城的,讓桓穀直接送她去新鄭,但對於桓穀來,既然來了徐州,他自當是要去見桓裕的,桓穀還想著怎麼服鄭綏進一趟徐州城,不料,他們剛抵達徐州境內,就讓桓裕派出來的人,給逮個正著。

原來,桓裕兩日前,就收到鄭緯的書函,當即就派人留意,從南來進入徐州境內的人。

雖然遇到了,但鄭綏卻不願意進城停留,依舊要繼續往前走,最後,還是桓穀打昏了鄭綏,才叫了馬車,把鄭綏帶回了徐州城。

桓裕接到消息,第一時間趕了回來,一進屋,瞧著站在大堂裏的桓穀,上前就是一腳,力道很大,桓穀不防,嗵地一下就跌倒在地上。

這力道,這地方,根本不用猜,就知道是桓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