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沒有注意到:越是細小的事情,越容易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要獲得他人的信任,除了要有正直誠實的品格外,還要有敏捷。正確的做事習慣。即使是一個資本雄厚的人,如果做事優柔寡斷。頭腦不清,缺乏敏捷的手腕和果斷的決策能力,那麼他的信用仍然維持不住。
一個人一旦有一次失信於人,那麼別人下次再也不願意和他交往了。別人寧願去找信用可靠的人,也不願再找他,因為他的不守信用可能會生出許多麻煩來。
在平時的人際交往過程中,人的第一印象往往是最深刻的。所以,我們一定要注意自己的第一印象。如果一個人能做到與人初次見麵就達到一見如故的程度,那麼他可以很容易獲得信任。
最有可能成功的人並不是那些才華橫溢的人,而是那些最能以親切和藹的態度給人以好感的人。
通常,教師認為最有前途的學生往往就是那些最能博得他歡心的孩子;老板認為最稱心如意的店員,也就是那些最能投合自己心理的人。
人類仿佛有一種共同的心理,那就是如果有人能使我們感到高興喜悅,即使事情與我們的心願稍有相背,也不太要緊。
我們生活中的許多例子都可以證明,能博得人的歡心,獲得人的信任,是人際交往中必不可少的。要想博得人們的歡心。獲得人們的信任,首先一條就是要有一種令人愉悅的態度,臉上要時時帶著笑容,行動要輕鬆活潑。無論你內心是否對別人有好感,但如果人們從你的臉上看不到一點歡樂,那麼誰也不會對你產生好感。
與人交流,最好要少說自己的身世。自己的遭遇和好惡,你應該學會做一個傾聽者,常常流露出對別人的談話感興趣,能仔細聽對方說話。這樣做對你自己絲毫無損,而你所表現出的對別人的關切卻是他們心中最心愛。最重要的禮物。
在任何事業上要獲得成功都需要持之以恒,同樣,要獲得別人的信任也是如此。良好的態度要一以貫之,千萬不要今天扮了一天笑臉,明天難以自製而故態複萌,顯出粗俗急躁的本性。一個誌存高遠。意誌堅定的人,做任何事情都會有始有終,而不會半途而廢,否則,絕難獲得人們的信任。
(3)讚賞並讓他覺得重要
人際交往中還有個極重要的法則,如果我們遵守這個法則,便可以得到許多友誼和永恒的快樂。但是,如果我們破壞了這個法則,就可能後患無窮。這個法則就是:衷心地讚賞他人,時時讓他人感到重要。約翰·杜威說過:“人類本質裏最深遠的驅策力就是:希望具有重要性。”威廉·詹姆士也說過:“人類本質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人類的這種需求,使人類有別於其他動物;也正是這種需求,使人類產生了文化。
幾千年來,許多哲學家都曾就這個問題深刻思量過。而他們產生的結論隻有一個:這個法則並不新穎,可以說和曆史一樣陳舊了。2 500年前,所羅亞斯德在波斯用這個法則教導門徒;2400年前,中國的孔子也這麼諄諄勸導過;2枷年前,道教的始祖老子,在涵穀關也這麼說過;基督降生的前枷年,佛陀已在神聖的恒河邊以此教誨眾生;甚至印度教的經典也這麼記載著:19m多年前,耶穌基督在猶太山上,以此訓誨門徒,並且用一句話做總結——這大概是世上最重要的法則:“你要別人怎麼待你,就得先怎麼待別人。”
你需要朋友的認同,需要別人知道你的價值。你希望在自己的小世界裏,有種深具重要性的感覺。你不喜歡廉價。言不由衷的恭維,而熱望衷心的讚賞。你喜歡被別人“真誠。慷慨地讚美”。
所以,讓我們衷心服膺這永恒的金律:我們希望別人怎麼待我們,我們就怎麼待別人。而且要隨時隨地地這樣做。
大衛·史密斯講述了一個這樣的故事,故事發生在一個慈善音樂會的點心攤上。
“音樂劊6天晚上,我到達公園的時候,發現有兩名上了年紀的女士,站在點心攤旁邊,都顯得不怎麼高興的樣子,她們兩人都認為自己才是那個點心攤的負責人。我站在那裏,正思索著該如何是好,這時有名讚助委員會的成員走過來,交給我一個募款箱,並感謝我的幫忙。她也介紹那兩位上了年紀的女士——蘿絲和珍——與我認識,然後便匆匆離開了。
“緊接而來的,是段令人尷尬的靜默。我知道那個募款箱可算是一種‘權威的標記’,便把它交給蘿絲,向她說明自己恐怕不能管理好,希望她能幫忙料理。我又建議珍負責照顧另兩名少年助手,並教他們如何操縱汽水販賣機。
“於是,整個晚上,蘿絲都很高興地清點募款,珍也很盡責地照料兩名助手。我則很輕鬆地坐在椅子上,欣賞整個音樂晚會。”
衷心地讚賞他人,讓他覺得重要,的確是人際交往中的一項重要法則。當然你可以隨時隨地運用它,這樣你就幾乎每天都可以很充實了。
有位姓羅的律師,有一天和太太駕車到長島去拜訪幾個親友。羅太太留他陪一位老姑媽聊天,自己則到別處去見幾個年輕親戚。由於這位律師不久要發表演講,演講的題目是“如何運用讚賞原則”,於是他覺得不妨以這位老姑媽為對象,體驗一下使用的效果。他環顧四周,看看有什麼可以值得稱讚的。
“這棟房子是在1890年建造的吧?”他問道。
“是的。”老姑媽回答:“正是那年建造的。”
“這使我想起我們以前的老房於,我是在那裏出生的。”律師說道:“那房子很漂亮,蓋得很好,有很多房間。現在已經很少有這種房子了。”
“你說得很對。”老姑媽表示同意,“現在年輕的一代,已經不在乎房子漂不漂亮了。他們隻要那種小公寓就夠了,然後開著車子到處跑。”
“這是一棟像夢一般的房子。”老姑媽的聲音因回憶而顫抖了。“這是一棟用愛造成的房子。我的丈夫和我夢想了好幾年,我們沒有請建築師,這完全是我們自己設計的。”
她帶著這位律師到處參觀,律師也真誠地發出讚美。室內有很多漂亮的陳設,都是她四處旅行搜集來的——小毛毯。老式的英國茶具。有名的英國威奇伍瓷器。法國床和椅子。意大利圖畫及曾經掛在法國一座城堡裏的絲質窗幔。
看完了房子以後,老姑媽領這位律師到車庫去。那裏停著一輛幾乎沒使用過的別克車。
“這是我丈夫去世前沒多久買給我的。”她輕聲說道:“自從他死後,我就沒有動過它……你懂得鑒賞好東西,我就把它送給你吧!”
“啊,姑媽!”律師叫道:“別嚇壞我了。我知道你很慷慨,但是,我卻不能接受。我已經有了一部新車,而且我們並不算是真正的親戚。我相信你有許多親戚會很喜歡這部車,他們會很願意得到你的饋贈的。”
“親戚!”她叫起來:“不錯,我是有很多親戚。但是,他們隻是在等我死掉好得到這部車子。哼,我永遠也不會給他們。”
“如果你不想送給他們,也可以賣給汽車商啊!”律師建議道。
“賣給汽車商?”她大叫:“你以為我會把這部車子賣掉嗎?你以為我可以忍受讓陌生人開著它到處跑嗎?這是我丈夫買給我的車子啊!我說什麼都不會把它給賣掉的。我想把它送給你,是因為你懂得欣賞好東西。”
律師極力想辭謝這份好意,卻又怕傷了這位老姑媽的心。
其實這樣的心情我們不難理解。這位老姑媽的生活圈子本來就很小,也就很難受到別人的讚賞。她獨自住在這棟大屋子裏,成天就與小毛毯。法國古董為伍。她活在往日的記憶裏,渴望的就是這一點小小的讚賞。她也曾經年輕貌美,為許多人所追求。她用愛心築起一個溫暖的家,並且遠至歐洲去搜集東西來裝扮它。現在,她與世隔離,年老孤單,渴望的就是一點人的溫馨,一點誠意的讚賞——但是沒有人願意給她。一旦她找到了,就像在沙漠中得到泉水一樣,感激之情無法表達,隻有用她最珍愛的別克車來表示心願了。
“同人信談談他們自己,”曾統治過大英帝國的狄斯萊利說道,“他們會願意談上好幾個鍾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