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有時不僅需要個人的奮鬥,而且也需要他人的幫助。培養融洽的人際關係,不僅可以讓自己生活在一個愉悅的環境中,而且也有助於實現目標,達到成功。
1.人際交往中的互補規律
一般而言,性格。誌趣相同的人更容易相處,但是在現實生活中,性格不同。愛好不同的人結為密友或夫妻的也並不少見,這就是人際交往中的互補。
性格等方麵的類似性,是人際吸引和相互喜歡的一個重要因素。但是,不具有類似性格的人之間也可以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這就是互補因素的作用。
互補有兩大類。第一類是需要的互補。馬斯洛認為每個人的需要都可以分為五個層次,但是,個人在特定條件下的具體需要,特定條件下的優先的需要不盡相同,這種人與人之間需要的不同,在某些條件下可以互補,成為相互吸引的一種因素,因而也就可以成為人際關係得以建立的基礎。一個人若打算從事某項工作,或者籌辦一個小企業,那麼他一般會選擇具有他所缺乏的才幹和能力的人合作。如果你善於經銷,那麼你很可能會選擇一個精通會計業務的人合作。在這種情況下,兩者正好能取長補短,各得其所,有利於事業的發展。這既是需要的互補,也是能力上的互補,正是這種互補形成了人才的最佳配合。同樣地,一個富於冒險精神。有強烈進取心的人,最好選擇一個謹慎小心。有自我抑製力的人合作,而且這兩個人一定會在合作中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因為他們相互補充了自己性格中的不足之處,從而在一定意義上形成了一個“完整的人”。在兩性關係中,互補因素同樣也起作用。美國社會學家羅伯·溫奇對已婚夫婦和未婚情侶的個性特征做了詳細的調查研究後發現,在某些條件下,夫妻和情侶之間的相互吸引,即他(或她)選擇對方是因為在某些需要和特征方麵能夠相互補充,而不是選擇那些和自己的需要和特征相仿的人。比如,一個性格倔強的人在選擇伴侶時一般不會選擇和自己同樣倔強的人,因為兩強相遇,互不相讓,對未來的生活會造成許多麻煩。
第二類是人際交往中的作風和性格上的互補。這種互補指的是雙方作風和性格不同,但是,一方對待另一方的方式或態度,並不影響另一方以個人的心願處世行事,甚至有助於另一方按照自己的願望和習慣了的處世方式行事。比如,一個控製欲強烈的人與一個依賴性較強的人,就是很典型的作風和性格上可以互補的一對夥伴。因為這樣兩個人在一起,前者的控製欲可以得到滿足,而後者感到有人可以依賴。相反,兩個控製欲都很強的人在一起是很難相處的,雙方都試圖去控製對方,結果反而不利於雙方的和睦交往。
一般來說,下列這些不同類型作風和性格的人,都可以互補,並建立融洽的人際關係:
支配型。關懷型與依賴性。順從型;
給予支持型與願意合作型;
壓抑型與對抗型;
自信自強型與優柔寡斷型;
急躁型與耐心型;
倔強型與柔順型;
陽剛型與陰柔型;
外向型與內向型;
左腦型(思維清晰,邏輯性強)與右腦型(想像力豐富,綜合能力強)。
許多社會心理學家認為,在持續時間很長的人際關係中,如親屬關係等,作風和性格上的互補性,對關係的穩定有很大影響。然而,應該指出,性格。作風上的互補有一個前提條件,那就是他們的基本價值觀應該一致。也就是說,是互補而不是對立。
2.人際交往的法則
(1)以誠相待
在很多人的眼中,欺騙。說誑話是一種有利的勾當。他們以為欺騙的手段是很值得使用的。許多聲譽很好的商店,也往往為了掩飾自己的商品的缺點。壞處,而登載各種欺人的廣告。有些人甚至以為,在商場上,欺騙與資本同等重要,同等必需。他們的理由是,在言行誠實的同時想要在經營上得到大的成功,實在是很難的。
不為利動,沒有私心,在任何情形下都言行誠實——這種美譽,是人際交往中的一筆寶貴的財富。
沒有健全的德性,不能絕對地以誠相待,這種人是不會受人歡迎的。他們在平時也許能夠做到以誠相待,但是一到自己的利害關頭時,他們就做不到以誠相待,不敢說正直話,也不敢做正直事。
他們也許並不正麵說謊。欺騙,但他們往往會留著些應該說,特別是作為一個誠實的人所必須說的話不說。
說謊與欺騙使他們在多得到一分金錢的同時卻損失了一分品格。他們的錢袋中固然是有所增益了,但他們的人格卻因此而減價了!
世間不知有多少誠實的個人或機關會在日後覺悟到,欺騙的行為是不可靠的,是要失敗的!即使從利害這一點上考慮,誠實也是一種最好的策略。
翻閱美國的商業曆史,我們可以看出,五十年以前的大商店,在今日依然存在的幾平是寥若晨星。那些大商店,在當時好像雨後春筍。氣象蓬勃,它們登各種欺人的廣告,做各種欺人的勾當。雖然盛極一時,但它們的壽命不能持久,因為它們缺少信譽作為後盾。它們終究是不可靠的,一時雖能欺騙得逞,但不久這種欺騙就會被發現,那時它們就要遭受冷落。衰微而終至失敗了。
天下沒有一種品質能比以誠相待。言行可靠更能取得他人的信賴。
一個以誠相待而自覺有正義公理為後盾的人,與一個欺騙說誑話而自知其為欺騙說誑話的人,他們所能發出的力量的大小,所能結交的朋友的多少,相比起來都會相差很大。
以誠相待的人,因為自覺有正義公理為後盾,所以能夠無愧怍。無畏縮地麵對世界。他有“自反而不縮,雖千萬人,吾往矣”的氣概。而不能以誠相待的人,卻會在內心聽到這種聲音:“我是一個誑話者,我不是一個人;我是一個卑汙者,一個戴假麵具者。”
從人之所為人這點出發,可以說一個人離開了真誠,就失去了作為人的資格,也就無異於禽獸。
有些青年人,為了取得一些小利小名,而把自己的人格和名譽,像在跑馬場中一樣地肆意揮霍,這種人是天底下最可悲的。
一個人有著大宗的財產,然而他卻出賣人格,出賣尊榮,出賣名譽,出賣一切有人格的人認為有價值的東西——這樣的人,隻能落得千夫所指,萬人唾罵。
糟蹋自己的人格。名譽值得嗎?如果百合花的潔白著了汙漬,玫瑰花失卻了芬芳與美麗,那麼還如何貴為百合。玫瑰呢?
一個人腐化了他內在的最高貴的東西,失卻了為人的資格,又怎麼能稱得上是一個真正的人呢?
以誠相待是人際關係中最重要的法則,以誠相待也是一個最高貴的品質。能夠做到以誠相待的人往往能夠贏得更廣泛的支持。
(2)重信用,贏取信任
除了以誠相待之外,要想贏得人際關係,還應當具備的品質或者說應當遵守的法則是:重信用。隻有這樣,才可能贏取信任。
一個年輕人如果希望聞名世界。流芳百世,他首先要獲得人家對他的信任。一個人如果學會了如何獲得他人信任的方法,那麼他就可以很好地在人際中生存。
任何人都應該懂得:人格是一生中最重要的資本,而糟蹋自己的信用無異於在拿自己的人格做典當。
羅賽爾·賽奇說:“堅守信用是成大事者的最大關鍵。”個人要想贏得別人的信任,一定要下極大的決心,花費大量的時間,不斷努力才能做到。
那麼怎樣才能堅守信用,贏得信任呢?以下幾點可供借鑒:
第一,必須注意自我修養,善於自我克製,做事必須懇切認真,建立起良好的名譽;隨時設法糾正自己的缺點;行動要踏實可靠,做到言出必踐,與人交往時必須以誠相待——這是贏取信任的最重要條件。
第二,一個想要獲得他人信任的人,必須老老實實做出業績來讓人看,證明他的確是判斷敏銳。才學過人。富於實幹的人。一個人如果能在某一方麵有所專長,那麼他將給人留下很好的印象,從而贏得別人的信任。在這樣一個企業和職業都很專業化的時代,一個無所專長。但樣樣都懂一點的人物,與那些在某一領域有所專長的人相比,總是競爭力不夠。所以,如果一個人身上有一筆最可靠的資本——在某一領域有所專長,那麼無論他走到哪裏,都將很容易得到信任。
第三,要想取得別人的信任,還需要一種可貴的資本——良好的習慣。有良好的習慣的人遠比那些沾染了各種惡習的人容易成大事。世界上本來已有不少人快跨入成大事者的門檻,但是因為有一些不良的習慣,使得別人始終不敢對他抱以信任,他的事業因此而受阻於中途,無法再向前發展。那些沾染了各種惡習的人,自己大都不太清楚,但那些與他發生交往的人卻看得很清楚,因為他們大多是很看重這些問題的。
杳爾斯·克拉克先生這樣認為:
“很多人能獲得成功,關鍵在於能獲得他人的信任。可是到今天仍然有許多人對於獲得他人的信任一事漫不經心。不以為然,不肯在這一方麵花些心血和精力。這種人肯定不會長久地發達,可能用不了多久就要失敗。一個人要想加強自己的信用,並非心裏想著就能實現,他一定要有堅強的決心,以努力奮鬥去實現。隻有實際的行動才能實現他的誌願,也隻有實際的行動才能使他有所成就。也就是說,要獲得人們的信任,除了人格方麵的基礎外,還需要實際的行動。任何一個青年人在剛跨人社會做事時,絕對不會無緣無故立即得到別人的信任。他必須發揮出所有的力量來,在財力上建立堅固的基礎,在事業上獲得發展。有所成就;然後,他那優良的品行。美好的人格才可能會被人發掘,他也就能獲得別人完全的信任,從而必定能走上成功之路。社會交往中,人們對於成功者最注意的不是他的生意是否興隆,進賬是否多;人們最注意的是他是否還在不斷進步,他的品格是否端正,他的習慣是否良好,以及他創業成功的曆史。他的奮鬥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