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一大弊病是對待機會總是眼界太高,欲望太奢。
人們如果看了林肯的傳記,了解了他幼年時代的境遇和他後來的成就,就可能對“沒有機會隻是弱者的托辭”這句話感觸更深了。年幼的林肯住在一所極其粗陋的茅舍裏,既沒有窗戶,也沒有地板;以我們今天的觀點來看,他仿佛生活在荒郊野外,距離學校非常遙遠,既沒有報紙書籍可以閱讀,更缺乏生活上的一切必需品。就是在這種情況下,他一天要跑二三十裏路,到簡陋不堪的學校裏去上課;為了自己的進修,要奔跑一二百裏路,去借幾冊書籍,而晚上又靠著燃燒木柴發出的微弱火光閱讀。林肯隻受過一年的學校教育,但是他竟能在這樣艱苦的環境中努力奮鬥,一躍而成為美國曆史上最偉大的總統,成了世界上最完美的模範人物。
偉大的成就和業績,永遠屬於那些富有奮鬥精神的人們,而不是那些一味等待機會的人們。應該牢記,良好的機會完全在於自己的創造。如果以為個人發展的機會在別的地方,在別人身上,那麼一定會遭到失敗。機會其實包含在每個人的人格之中,正如未來的橡樹包含在橡樹的果實裏一樣。
“我沒有機會”,這位生長在窮鄉僻壤茅舍裏的孩子,怎會進了白宮,怎會成了美國總統?而同一時代那些生長在有圖書館和學校的環境中的孩子,其成就反不如茅舍裏的苦孩子,這又如何解釋呢?再看那些出生於貧民窟的孩子們,有的不是做了議員嗎?有的不是做了大銀行家。大金融家。大商人了嗎?那些大商店和大工廠,有許多不就是由那些“沒有機會”的孩子們靠著自己的努力而創立的嗎?
因此,“沒有機會”,要創造機會。
3.準備頭腦,抓住機遇
愛因斯坦曾說過:“機遇隻偏愛有準備的頭腦。”有準備的頭腦指的就是個人的主觀條件。這裏的“準備”主要有兩方麵的內容:一是知識的積累。沒有廣博而精深的知識,要發現和捕捉機遇是不可能的。二是思維方法的準備。隻具備知識,而沒有現代思維方式,就看不到機遇,隻好任憑它默默地從你身邊溜走。魯班被茅草劃破手指,從中得到啟示,發明了鋸;牛頓見蘋果落地,觸發了靈感,發現了萬有引力;倫琴在實驗時,從手骨圖像中,發現了X射線;耐克鞋受人喜愛,一部分歸功於采用了“華夫糕式”鞋底,使鞋子變得輕巧美觀。這項設計上的革新是來自於鮑夫曼,他說:“那天我看見妻子的蛋奶烘餅烤模,想到鞋底也可以做成華夫糕模樣。”……這些人平時都既有知識的積累,又具備靈活的思維方式,否則,也會像李比希錯過發現新元素溴一樣,抱憾終生。
從客觀條件講,機遇的產生和利用需要有良好的社會環境,如自由的科研氛圍,平等的擇業。工作機會,良好的家庭環境和教育程度等。
如何抓住機遇,並沒有固定的模式和準則可循,但過人的洞察力和判斷力無疑是非常重要的。
平時要留心周圍的小事,有敏銳的洞察力,這樣才能保證你在機遇來臨時不致錯過。牛頓不放過蘋果落地。伽利略不忽視吊燈擺動。瓦特研究燒開水後的壺蓋跳動……本來這些都是司空見慣的現象,但是他們那過人的洞察力使得他們看到了常人看不到的東西,從而有所發明或發現。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會發生各種各樣的事,有些事使人感到驚奇,引起多數人的注意;有些事則平淡無奇,許多人漠然視之,但這並不排除它可能包含有重要的意義。
一個有敏銳洞察力的人,就能夠從日常生活中發現不奇之奇:19世紀的英國物理學家瑞利從日常生活中觀察到:端茶時,茶杯會在碟子裏滑動和傾斜,有時茶杯裏的水也會灑出一些,但當茶水稍灑出一點弄濕了茶碟時,會突然使茶杯不易在碟上滑動。他對此做了進一步研究,做了許多相類似的實驗,結果求得一種求算摩擦的方法——傾斜法,他因此獲得了意外的驚喜。
富爾頓十歲時,和幾個小朋友一起去劃船釣魚。富爾頓坐在船舷上,他的兩隻腳不在意地在水裏來回踢著。不知什麼時候,船纜鬆了扣,小船漂走了。富爾頓沒有忽視這種生活中的小事,他發現自己的兩隻腳起了船槳的作用。富爾頓長大以後,經過刻苦的學習和研究,終於製造出世界上第一艘真正的輪船。
《致富時代》雜誌上,曾刊登過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個自稱“隻要能賺錢的生意都做”的年輕人,在一次偶然的機會,聽人說,市民缺乏便宜的塑料袋盛垃圾。於是他立即就進行了市場調查,通過認真預測,認為有利可圖,於是著手行動,很快把價廉物美的塑料袋推向市場。結果,靠那條別人看來一文不值的“垃圾袋裝”的信息,兩星期內,這位小夥子就賺了4萬塊。
可見,敏銳的洞察力是把握機遇的好幫手。除了洞察力之外,要想把握機遇,還必須有過人的判斷力。
有些人不是沒有成功立業的機遇,隻因他們的判斷力太差,所以最終導致不能把握機遇。他們做人好像永遠不能自主,非有人在旁扶持不可,即使遇到任何一點小事,也得東奔西走地去和親友鄰人商量,同時腦子裏更是胡思亂想,弄得自己一刻不寧。於是愈商量。愈打不定主意。愈東猜西想。愈是糊塗,就愈弄得毫無結果,不知所終。
沒有判斷力的人,往往使一件事情無法開場,即使開了場,也無法進行。他們的一生,大半都消耗在沒有主見的懷疑之中,即使給這種人成功的機遇,他們也永遠不會達到成功的目的。
—個成功者,應該具有當機立斷。把握機遇的能力。他們隻要自己把事情審查清楚,計劃周密,就不再懷疑,立刻勇敢果斷地行事。因此任何事情隻要一到他們手裏,往往官粥隨心所欲,大獲成功。
走進一家造船廠裏,可以看見一種力量強大的機器,能把破爛鋼鐵毫不費力地壓成堅硬的鋼板。一個善於辦事的人正和這部機器一樣,他判斷準確,做事敏捷,遇到任何複雜困難的問題,隻要一動手,就能迎刃而解。
一個有計劃。有主見。有判斷力的人,絕不會把自己的計劃拿來拿去與人商議不決,除非他所遇見的是見識能力高他一籌的人。他常事先前前後後仔細地研究,正如前線將官在作戰之前仔細研究地勢。軍機,然後擬定作戰計劃,開始進攻一般。
一個頭腦清楚。具有判斷力的人,他的意誌一定十分堅決,他不會模棱兩可,更不肯投機取巧。他永遠不會徘徊猶豫。東探西問,或是賭氣退出而導致前功盡棄,隻要計劃好了,主意定了,他一定不再徘徊不前。因為他知道,隻有這樣,才可能把握住機遇。
判斷力和洞察力一樣,都是把握機遇必不可少的能力。
4.捕捉和利用信息
古語雲:月暈而風,礎潤而雨。其意思就是月亮周圍出現光環,那就預示將有大風刮來,礎(即柱子)下麵的石墩子返潮了,則預示著天要下雨。這是古代人們利用天象這一信息來預知刮風下雨,從而為擋風防雨做準備。
把這句話用在對機遇的把握上,就是告誡我們要善於利用各種信息,從中捕捉機會,從而為成功做好準備。
先知“礎潤”而迅即“張傘”,把握和充分利用機遇,就能有效地改變人生,把潛在的效益變成現實的效益。
在聖誕節前夕,美國曼爾登公司的一位經理從芝加哥去舊金山進行市場調查。在火車上,一位身穿聖誕節禮服的女郎格外惹人注目,同車的少女甚至中年婦女都目不轉睛地看著她那件禮服,有的婦女還特意走過去打聽這件禮服是從哪裏買到的。這位經理看在眼裏,靈機一動,覺得賺錢的機會來了。
當時已是12月18日,離聖誕節僅一周時間,聖誕節禮服在這段時間一定是熱門貨,在一個火車上就有那麼多婦女喜歡那位女郎的金裝聖誕節禮服,推而廣之,整個美國該是多麼龐大的市場!於是他非常禮貌地向那位女郎提出拍張照片作為留念的請求,那位女郎欣然應承。拍完照片後,那位經理便中途下車,向公司發出傳真電報,要求公司務必在12月23日前向市場推出1萬套這種服裝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