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章 把握機遇,善待信息(1 / 3)

生活是公平的,它不僅會隨時使我們陷入危機,而且也會不時地賜予我們機遇。隻要你能充分利用各種信息,定能成功地把握機遇,走向勝利。

1.機遇與風險並行

“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同樣,機遇也是與風險並行的。大凡成大事者,無不慧眼辨機,他們在機遇中看到風險,更在風險中逮住機遇。

美國金融大亨摩根就是一個善於在風險中投機的人。

J。P。摩根誕生於美國康乃狄格州哈特福的一個富商家庭。摩根家族1600年前後從英格蘭遷往美洲大陸。最初,摩根的祖父約瑟夫·摩根開了一家小小的咖啡館,積累了一定資金後,又開了一家大旅館,既炒股票,又參與保險業。從發家時起,摩根家族靠的就是這種從風險中投機的能力。一次,紐約發生大火,損失慘重,保險投資者驚惶失措,紛紛要求放棄自己的股份以求不再負擔火災保險費。約瑟夫橫下心買下了全部股份,然後,他把投保手續費大大提高。他還清了紐約大火賠償金,信譽倍增,盡管他增加了投保手續費,投保者還是紛至遝來。這次火災,反使約瑟夫淨賺了15萬美金。就是這些錢,奠定了摩根家族的基業。摩根的父親吉諾斯·S·摩根則以開菜店起家,後來他與銀行家皮鮑狄合夥,專門經營債券和股票生意。

生活在傳統的商人家族,經受著特殊的家庭氛圍與商業熏陶,摩根年輕時便敢想敢做,頗富商業冒險和投機精神。1857年,摩根從德哥廷根大學畢業,進入鄧肯商行工作。一次,他去古巴哈瓦那為商行采購魚蝦等海鮮,回來時途經新奧爾良碼頭時,他下船在碼頭一帶兜風,突然有一位陌生白人從後麵拍了拍他的肩膀:“先生,想買咖啡嗎?我可以出半價。”

“半價?什麼咖啡?”摩根疑惑地盯著陌生人。

陌生人馬上自我介紹說:“我是一艘巴西貨船船長,為一位美國商人運來一船咖啡,可是貨到了,那位美國商人卻已破產了。這船咖啡隻好在此拋錨……先生!您如果買下,等於幫我一個大忙,我情願半價出售。但有一條,必須現金交易。先生,我是看您像個生意人,才找您談的。”

摩根跟著巴西船長一道看了看咖啡,成色還不錯,而且價錢如此便宜,摩根便毫不猶豫地決定以鄧肯商行的名義買下這船咖啡。然後,他興致勃勃地給鄧肯發出電報,可鄧肯的回電是:“不準擅用公司名義!立即撤銷交易!”

摩根勃然大怒,不過他又覺得自己太冒險了,鄧肯商行畢竟不是他摩根家的。自此摩根便產生了一種強烈的願望,那就是開自己的公司,做自己想做的生意。

摩根無奈之下,隻好求助於在倫敦的父親。吉諾斯回電同意他用自己倫敦公司的戶頭償還挪用鄧肯商行的欠款。摩根大為振奮,索性放手大幹一番,在巴西船長的引薦之下,他又買下了其他船上的咖啡。

摩根初出茅廬,做下如此一樁大買賣,不能說不是冒險。但上帝偏偏對他情有獨鍾,就在他買下這批咖啡不久,巴西便出現了嚴寒天氣。一下子使咖啡大為減產。這樣,咖啡價格暴漲,摩根便順風迎時地大賺了一筆。

從咖啡交易中,吉諾斯認識到自己的兒子是個人才,便出了大部分資金為兒子辦起摩根商行,供他施展經商的才能。摩根商行就設在華爾街紐約證券交易所對麵的一幢建築裏。

這時已經是1862年,美國的南北戰爭正打得不可開交。

林肯總統頒布了“第一號命令”,實行了全軍總動員,並下令陸海軍對南方展開全麵進攻。

一天,克查姆——一位華爾街投資經紀人的兒子,摩根新結識的朋友,來與摩根閑聊。

“我父親最近在華盛頓打聽到,北軍傷亡十分慘重!”克查姆神秘地告訴他的新朋友,“如果有人大量買進黃金,彙到倫敦去,肯定能大賺一筆。”

對經商極其敏感的摩根立時心動,提出與克查姆合夥做這筆生意。克查姆自然躍躍欲試,他把自己的計劃告訴摩根:“我們先同皮鮑狄先生打個招呼,通過他的公司和你的商行共同付款的方式,購買四五百萬美元的黃金——當然要秘密進行;然後,將買到的黃金一半彙到倫敦,交給皮鮑狄,剩下一半我們留著。一旦皮鮑狄黃金彙款之事泄露出去,而政府軍又戰敗時,黃金價格肯定會暴漲;到那時,我們就堂而皇之地拋售手中的黃金,肯定會大賺一筆!”

摩根迅速地盤算了這筆生意的風險程度,爽快地答應了克查姆。一切按計劃行事,正如他們所料,秘密收購黃金的事因彙兌大宗款項走漏丁風聲,社會上流傳著大亨皮鮑狄購置大筆黃金的消息,“黃金非漲價不可”的輿論四處流行。於是,很快形成了爭購黃金的風潮。由於這麼一搶購,金價飛漲,摩根一瞅火候已到,迅速拋售了手中所有的黃金,趁混亂之機又狠賺了一筆。

機遇常常有,結伴而來的風險其實並不可怕,就看你有沒有勇氣去逮住機遇。敢冒風險的人才有最大的機會贏得成功。古往今來,沒有任何一個成大事者會不經過風險的考驗。因為,不經曆風雨,怎能見彩虹,不去冒風險,又怎能把握住人生的機遇呢?

機遇稍縱即逝,猶如白駒過隙,當機遇來臨,善於發現並立即抓住它,要比貌似謹慎的猶豫好得多,猶豫的結果隻能是錯過機遇,果斷出擊是改變命運的最好辦法。

2.“沒有機會”要創造機會

凡是在世界上做出。番大事業的人,往往不是那些幸運之神的寵兒,反而是那些“沒有機會”的苦孩子。

例如,隻有劃水輪的福爾頓,隻有陳舊的藥水瓶與錫鍋子的法拉第,隻有極少工具的華特耐,用縫針機梭發明縫紉機的霍烏,用最簡陋的儀器開創實驗壯舉的貝爾……是他們推動了世界文明的進步。

在人類的曆史中,再沒有一件事比那些人們在困境中達到成功的故事更為神奇的了,這些故事講述了人們怎樣在黑暗中摸索,最終達到光明的境地;怎樣久困於痛苦與貧困之中,不斷摸爬滾打與奮鬥,克服艱難險阻,取得最後勝利。它們講述了那些人如何在普通的崗位上化平凡為偉大,以及那些僅具有一般天賦的人如何靠著堅強的意誌,經過不斷的努力而最終成就大業的故事。

“沒有機會”永遠是那些失敗者的托辭。當我們嚐試著步入失敗者的群體中對他們加以訪問時,他們中的大多數人會告訴你:他們之所以失敗,是因為不能得到像別人一樣的機會,沒有人幫助他們,沒有人提拔他們。他們還會對你歎息:好的地位已經人滿為患,高級的職位已被他人擠占,一切好機會都已被他人捷足先登。總之,他們是毫無機會了。

但有骨氣的人卻從不會為他們的工作尋找托辭。他們從不怨天尤人。他們隻知道盡自己所能邁步向前。他們更不會等待別人的援助,他們自助;他們不等待機會,而是自己製造機會。

亞曆山大在打完一次勝仗後,有人間他,假使有機會,他想不想把第二個城邑攻占。“什麼?”他怒吼起來,“即使沒有機會,我也會製造機會!”世界上到處需要而恰恰缺少的,正是那些能夠製造機會的人!

等待機會而至成為一種習慣,這真是一件危險的事。工作的熱心與精力,就是在這種等待中消失的。對於那些不肯工作而隻會胡思亂想的人,機會是可望而不可即的。隻有那些勤奮工作的人,不肯輕易放過機會的人,才能看得見機會。

機會的降臨往往是非常偶然的,機會就暗藏在你的日常行事之中;不管你從事哪一類事,其中都有機會。

在你現在所處的地位中,也許已經人滿為患了,但在較高的職位上,卻總有空缺等著合適的人去謀取。每天盡管有數以百萬計的男女被迫失業,但在那些高等職業所在地的門口,卻總是掛著“渴慕賢士”的廣告。世界各處都在尋求受到過良好訓練的青年。英明的管理者與領袖,及本領高強的人。高貴的地位。優厚的待遇,總在等待著那些能力超群又能夠勝任的人去贏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