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戰勝失敗,首先必須找出失敗的原因。下麵是常見的失敗原因,找出你身上曾經出現過的,下決心改掉它:
(1)糊裏糊塗,沒有明確的生活目標;
(2)愛管他人閑事;沒有一定的教育程度;缺乏自律自立,顯現出不控製飲食和對機會漠不關心的傾向;
(3)缺乏雄心壯誌;
(4)因頹廢思想和不良飲食習慣造成的疾病;
(5)兒時的不良影響;
(6)缺乏貫徹始終的意誌力;
(7)缺乏控製情緒的能力;
(8)有不勞而獲的念頭;
(9)當所有必需條件都具備時,仍然無法迅速果敢地做決定;
(10)心中懷有以下七項基本恐懼中的任何一項或幾項:貧窮。批評。疾病。失去愛。年老。失去自由和死亡;
(11)選擇了不適當的配偶;
(12)太過謹慎或不夠謹慎;
(13)選到不合自己興趣與能力的職業;
(14)不珍惜光陰和金錢;
(15)措辭不慎;
(16)缺乏忍耐力;
(17)無法以和諧的精神與他人合作;
(18)不忠誠;
(19)缺乏洞察力和想像力;
(20)自私而且自負;
(21)報複欲強;
(22)不願多付出一點點,
當然,你必須了解,失敗的原因並不止這些,而且導致一個人失敗的原因,通常不止一種。
奧裏森·馬登年輕的時候,曾經在芝加哥創辦了一份成功學的雜誌,當時他沒有足夠的資本創辦這份雜誌,所以他就和印刷工廠建立了合夥關係。後來事實證明這是一份成功的雜誌。
然而,他卻沒有注意到,他的雜誌對其他出版商造成了威脅。而且在他不知情的情況下,一家出版商買走丁他合夥人的股份,並接收了這份雜誌。當時他是以一種感到非常恥辱的心態,離開了他那份以愛為出發點的工作。
上麵所列的22項失敗原因中,有好幾項都是造成馬登失敗的原因。其中,最大的原因在於,他忽略了以和諧的精神與他的合夥人合作(第十七項),他常因為一些出版方麵的小事而和他爭吵。當機會出現在他麵前時,他並沒有掌握住它(第二項)。他的自私和自負(第二十項),應該對這些負起責任:而他在業務上不夠謹慎(第十二項),以及說話語氣太強烈(第十五項),也都是造成他失敗的原因。
但是,馬登卻能夠從這次的失敗中,找到失敗的原因,並從中吸取教訓。他離開芝加哥前往紐約,在這裏他又創辦了一份雜誌。為了達到完全控製業務的目的,他必須激勵其他隻出資。但沒有實權的合夥人共同努力。他同樣必須謹慎地擬定他的營業計劃,因為現在他隻能依賴他自己的資源了。
短短的一年時間,這份雜誌的發行量,就比以前那份雜誌多子兩倍多。其中一項主要獲利來源,是他所想出來的一係列函授課程,而這一係列的函授課程,就成了成功學的第一筆編纂資料:
當馬登被擠出芝加哥的事業時,曾經一度彷徨。他可以從此放棄創辦雜誌並接受他太太的主意,安穩地從事律師工作。但是,他在失敗中找到了原因與教訓,並且就在失敗的地方勇敢地再次站了起來,實現了他人生最大的夢想。
失敗顯露出的壞習慣,改正它,就可以從好習慣重新出發。
失敗驅除了傲慢自大,並以謙恭取而代之,而謙恭可使你得到更和諧的人際關係。
失敗使你重新檢討你在身心方麵的資產和能力。
最重要的是,失敗借著使你接受更大挑戰的機會,增加你的意誌力。看來失敗也是一種收獲,因為你可以從失敗中學到很多。
舉杠鈴的人都知道,光將杠鈴舉起來是沒有用的,練習者必須在舉起杠鈴之後,以比舉起時慢兩倍的速度,將杠鈴放回舉起前的位置,這種訓練稱為“阻抗訓練”,這所需要的力量的控製力,比舉起杠鈴時還要多。
利用此方法,可使自己經曆失敗後,能有長足的進步。失敗就是你的阻抗訓練,當你再度回到原點時,不要主動將自己拉回原點,而應將注意力集中到拉回原點的過程上。
從上述可知,每當你失敗一次,離成大事者就近了一步,在成大事者與失敗者的互換推動與轉化中,你的人生將日益成熟與完美。
4.絕望
當困難與逆境。挫折。失敗都無法阻止你成功的步伐時,意誌力的第四大敵人——絕望就出現了,它成為你前進的最後一重障礙,戰勝了它,你就獲得了真正無堅不摧。無往不利的意誌力,從而在絕望中找到希望,你的人生也終將輝煌。
“天啊,麵對厄運,我徹底絕望了!”這是懦弱者最常有的心態。的確,每個人都不希望厄運降臨,希望自己順順當當地做成自己想做的事,但在現實生活中。這無疑是天方夜譚。正確的觀念應該是——
每個人都會遭遇厄運,都會麵臨絕望的境地,但對成大事者而言,厄運與絕望並不能致人於死地,相反是另一種命運的開始,是另一種命運的起點!
“馬拉鬆人”約翰·布倫迪戰勝了絕望,這是眾所周知的事實。
1973年6月6日那天,約翰照常做20分鍾的晨跑運動。然而他沒想到的是,這次晨跑成了他一生中的最後一次跑步。
那天,早晨跑完以後,約翰照舊到工地去,他和另外三人一同在屋頂上工作。天氣非常炎熱,工作也很艱苦,這時監工叫約翰拿一樣工具給他,約翰便移動雙腳,不料房頂水泥尚未凝固,就這樣,他從上麵掉下去了。
約翰失去了控製,他頭朝下往下墜落。
約翰事後回憶說:
“那時候我聽到很多雜音和背骨折碎的聲音……
現在想起來真是害怕,我整個身體一直往下掉,整個人就像餅幹一樣,那一瞬間我發現腳一點知覺也沒有。
以後的數秒之中恐怖。憤怒。絕望一一向我襲來,我很想站起來,可是心有餘而力不是,能聽從腦部指揮的隻有頭部,其他部位已完全沒有知覺。
我好像聽到有人在上麵說:‘唉喲!約翰掉下去了。’
我心裏不斷期望,也不斷詛咒。我把頭轉向左邊,看到10公分遠的地方有穿著鞋子的雙腳,腳尖就在眼前,好像是我的腳,可是怎麼會在這裏呢?
那一刻,我絕望了。
醒來時,我發現頭部兩側的針頭已經取出來,原來我已經在醫院裏。當時我想,隻要安靜下來,痛苦會逐漸減輕。
令我驚訝的是,我全身竟像木乃伊一樣,被白布包裹起來,而我一點知覺也沒有;”
經過幾個星期之後,約翰的傷勢已被認定終生無法痊愈,可是他並未因此而絕望,而且依舊充滿希望,盼望奇跡出現,使他的脊椎再度恢複健康,因此他專心致誌地接受治療。
約翰急切地想知道自己的病情,惟一的方法隻有向護士打聽,有一天他聽到護士指著他房間的方向對助手說:“四肢麻痹就是像他那個樣子。”
約翰從來沒有見過四肢麻痹的人,他甚至沒有想過四肢會同時麻痹,更未曾想到自己竟變成這個樣子。
簡單的一句活揭開了真相。原來他是一個年輕又健康的丈夫和父親,可是現在他頭部以下全部麻痹,完全形同廢人。
雖然如此,約翰仍然決定活下去,雖然痛苦不曾減輕,可是他活得比誰都堅強。
約翰說:“我之所以決心生存下來,是因為有三個老師作為我人生的指針,這三個老師是願望。獻身。意誌。我想活下去,想治好病,想知道自己究竟可以做什麼事,我有這些願望,這三個老師經常在心中,我為此而奮鬥,並相信有一天我可以得到勝利,所以我永不絕望。”
如今約翰坐在輪椅上已經11年了,從人生的觀點上來看,他實在太偉大了。
他的心中沒有埋怨,沒有苦惱,也沒有憎恨。他認為如果相信宿命或憎恨別人,對自己並沒有好處;相反地,應該愛護他人,自己的身體雖然受到傷害,但是自己的心理卻很正常。
事實上,約翰證明了一件事,那就是即使你身處厄運與絕望之中,你仍然能夠成功,仍然可以掌握自己的命運。
釣翰一直這樣告訴自己,厄運與絕望是不可避免的。
他又這麼想,厄運是自己一生的轉折點,命運的不公不能讓自己失去生存的勇氣,失去生命的希望。自己應該下定決心努力。這種想法是既健康又正確的,所以約翰總是這麼勉勵自己。其實他認為自己並不是受害者,自己隻是很自然地接受這個安排而已。
當約翰騎電動輪椅進入超級市場或通過馬路時,輪椅不斷發出聲音,引起許多孩子們的注意,他們有的在笑,有的一臉迷惑,也有的說:“滿不錯嘛!”像是很羨慕的樣子。遇到這種情形,約翰會做各種鬼臉逗孩子們發笑,但是他並不是整天和小孩玩,他還經營公司,為附近社區做介紹嬰兒保姆的工作。
另外,他還在一家教會裏,做“新希望電話商談中心”之類的服務,他對人生充滿新希望,非常願意幫助那些絕望中的人尋找希望。
約翰勝利了,因為他能生存下去。他曾說過:“艱苦的日子總有結束的時候。心中充滿希望。並能繼續為生活而努力的人,才能享有新生命。”
他不但明白這個道理,而且也是努力把厄運與絕望視為命運重新開始。希望重新孕育的人。
要想戰勝絕望,你必須尋找並抓住希望,哪怕是百分之一的希望。
一個飽經風霜的老人講過這樣一個故事:
戰時在桂林,等車非常困難。有一天,在馬路上看到一張海報,說有一部車子開入昆明,還有三個空位。貼海報的日子已經過了好幾天了,哪裏還有什麼希望。誰知,正是人人看了都以為沒有希望的這三個位子,居然還有兩個空著,正等著我和一個女同學兩個抱著何妨一試的心理去碰碰運氣的人。而且,由於這次長途旅行,那位女同學變成了我的妻子。
希望就是希望,無所謂百分之一。千分之一。
在成功者的詞彙裏,從來就沒有給困難與逆境。挫折。失敗。絕望以地位。如果你擁有無堅不摧。無往不利的意誌力,那麼困難與逆境可以成為強項,挫折可以化作動力,而失敗也可以轉化為成功,絕望之中也會孕育著希望。同樣地,如果你能將這四重難關一一渡過,那麼你就擁有了無堅不摧。無往不利的意誌力了,而這正是你邁向成功的一大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