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從《笑之歌》看外國作品的演唱技巧與心理調適(2 / 3)

作品曲式分析如下圖表所示:

4、《笑之歌》所表達的意義

在《笑之歌》中,歌曲的技巧和情感都發揮的恰到好處,語言和表演的魅力也被發揮到了極致。在化妝舞會上,艾森斯坦見到由阿黛莉扮演的女演員奧爾加,兩人相互嘲諷,阿黛莉的自信和幽默,使得艾森斯坦也對自己有了懷疑,這時阿黛莉抓住了最佳時機,借機戴著麵具當著眾人嘲笑她的主人艾森斯坦,阿黛莉的鬱憤得到了發泄。

《笑之歌》反映了當時社會的現狀,譏諷了社會的那些醜惡,也利用藝術的形式強有力的抨擊了當時社會存在的不公正。《笑之歌》中用圓舞曲的律動和百變的旋律所表現出來的各種笑聲——大笑、歡笑、嬉笑等等一係列笑聲都無法與這樣美妙的嘲笑聲相提並論,其帶給人們新穎的奇特感受在眾多歌劇中極為少見的。

二、調適心理狀態的要素

1、作品分析與技巧

《笑之歌》這首詠歎調積聚了很多聲樂學習的技巧,在歌曲中頻繁出現一些停頓、跳音、花腔等。要想完成這首歌曲一方麵必須提前熟練掌握這些技巧,另一方麵個人自身的音域還要達到此歌曲的控製範圍。雖然這是首花腔女高音,但低音區也要平穩把握,它的音域是:小字組的d一小字三組的d,這首歌曲的音域跨度還是比較大的。歌劇演員在選擇扮演這個角色時,要深入角色,刻畫人物,真實表現歌劇中的人物:開朗、活潑、機敏、聰明有才能,能夠靈活的掌握演唱和表演技巧,並表達真實的感情,塑造鮮活的經典人物形象。

2、心理因素及調適方法

唱歌前的準備工作,首先是:會念歌詞。中國的歌曲相對簡單,且在高等學院裏意大利語的歌曲是常接觸的,但這首《笑之歌》卻是德語,這樣一來給學生增加了不少難度。那麼對於這樣比較棘手的問題該怎麼辦呢?

解決此問題的方法有以下幾種:首先向學校老師請教讀法和發音,其次邊聽音頻資料邊看譜例歌詞跟著學唱,體會唱《笑之歌》的感覺。如果想更深入學習《笑之歌》還可以通過網絡這個龐大的媒體庫來獲取音頻、視頻等讀唱資料。而且網上還有將這些德語歌詞翻譯成漢語讀法的圖片,像這樣邊看翻譯過來的漢語邊去聽唱歌時的吐字咬字,感覺像學一門新語言一樣愉悅簡單(在這裏隻是利用漢語標注來加深讀法印象與樂趣)。

俗話說“台上一分鍾,台下十年功”,大多數歌唱名家都是靠刻苦修來的“金嗓子”,很少的人是靠天生而不用練習就能一舉成名的。迪裏拜爾就說過這樣一句話:“什麼唱歌唱得好的秘密,都是刻苦練出來的。”再一個就是興趣愛好,有的人沒有刻意的刻苦練習,但卻是因為喜歡。比如說身邊的當紅民間藝人菜花甜媽和大衣哥。他們唱得好是因為喜歡,所以天天唱天天練,菜花甜媽就連炒菜做飯或是在外賣菜都在唱。他們的唱功積累都可以與一些專業人士一較高低,甚至還比一些專業人士唱的更讓聽者感動。有很多老師也唱的非常爐火純青,他們每天都上課教學,與學生進行實踐和理論的互動。這樣長期的聽和示範不僅能提高學生的知識水平,同時對自己也是一個鞏固練習而不斷得到提升的過程,在接觸處各式各樣不同學生嗓音訓練的同時,自身掌控聲音的強弱或力度都會得到很大的拓展、延伸。

應每天堅持早起去練習、開聲。有的同學說下午開聲更容易,上午狀態不好等等這些因素,有時會影響開聲練習,但如果每天都狀態不好那是不是就每天不練了呢?要調整好自己的心理,激發潛能來保證一整天的最佳狀態。更何況比賽或是晚會活動大多都開在下午或晚上。如果不從早晨開聲,那臨時抱佛腳會不會太倉促呢?

在這裏筆者認為,學習或是唱歌並不是為應付相對的活動,而是要真正學到紮實的理論以及實踐知識,用應付的心態學習,到最後隻能落個騙自己、學業一場空。尤其音樂教育專業的學生,想要教授別人知識先決條件是自己要有紮實的基礎,“要給別人一杯水,自己要先有一桶水。”筆者的建議是:克服一切困難,堅持起早開聲。這樣不僅養成生理上好的習慣使嗓子保持健康狀態,而且還可以每天從早鞏固加強自身的唱歌開聲能力,還可以保持一天的唱歌最佳狀態,未雨綢繆、防患於未然。

細節決定成敗。同樣很多人去早起唱歌練聲,有的人事半功倍而有的人卻事倍功半,什麼原因?走進每個人唱歌或練習才發現,事半功倍的人善於去發現一些唱歌過程或發生過程的細節,如一首歌曲當中的換聲區、一個停頓或一個高音、一個低音都會折射到平時練聲中去,正是這些細節拉開了每個人的差距。而事倍功半的人則是教條式的唱著五度練習

什麼都不去想、不去琢磨,張嘴發出聲音就算唱歌了、練過了……正因如此,那些事倍功半的人才在會被那些唱的好的甩在後麵了。所以說,唱歌前的準備工作是很重要的細節性作業,千萬不能一帶而過,這不是在應付學業,而是應付自己。

唱歌時不應鼻音太重。很多學生唱歌鼻音重,有些是不自覺的,而有些則是刻意這樣做的:在唱歌中隻需要頭腔、胸腔共鳴沒有鼻腔,如果聲音是往鼻子裏唱的那簡直是大錯特錯了。這要經過長期訓練才能體會到,有的老師讓學生練習歎氣或者哭泣,還有抽泣來找位置,找歌唱的感覺,其實是這些生理反應恰好能用氣去聯通頭腔和胸腔,並且通過自然的呼氣來吹響頭胸二腔。但是,一些學生自身錯誤理解,反把這樣的方式當做唱歌時使用鼻腔。比如一些教師解決方法是:閉嘴用哼鳴練習,教師所強調的就是哼鳴哼在眉心而不是鼻子,用氣去哼。

跳音是個很多同學學習聲樂過程中的難點。恰巧,在《笑之歌》中跳音頻頻出現,有跳音的聲樂歌曲也是非常的多。如果想要一首歌曲活潑歡快,或是抒情炫技、烘托氣氛,跳音則是萬萬少不了的。想要練好跳音其實也簡單,每天堅持練習小狗喘氣、快吸快呼、慢吸慢呼、快吸慢呼、快呼慢吸等等,這些都是鍛煉呼吸和橫膈膜的彈性,時間一長把這些呼吸氣的練習加上聲音,有針對性的練習。有很多練習跳音的方法,比如有些老師的哼嗚跳音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