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曲家黃自的《花非花》也可做為很好的練聲曲。可以使學生充分展開母音的練習,在聲音要求上字正腔圓,音域也不寬,可以對中低聲區進行紮實的訓練,為以後演唱其他的藝術歌曲打下堅實的聲音基礎。諸如此類的許多藝術歌曲音域不廣,既無強力的高音,亦無濃厚的低音。他們是適於任何聲音的,節奏清晰,強弱明顯,常有長的連貫句。這些對培養學生演唱的技巧、練習咬字及發母音都有極好的幫助。
三、涉獵各種藝術歌曲,有助於把握音樂風格,提升藝術修養
對演唱者來說,聲音與技巧在表演上不過是一種工具,而音樂修養和演唱風格,才能最終獲得藝術上的地位。在演唱之前,每個歌者都應清楚地了解整部作品,要用心去揣摩、研究。多讀一些相關的書籍,逐漸真正認識作家與作品。
早期的意大利聲樂作品對聲樂學習非常有益,意大利文字明朗,母音音色分明,少子音,不易振動聲帶。這是學習聲樂者不可不知的。這時期優秀的作曲家很多,如pergolesi、斯卡拉第父子、Iotti、luca、piccinni等都留下許多珍貴的作品。演唱這些歌曲,不宜過分誇張,需運用簡單、幹淨又有連貫的聲音線條演唱,音樂才會表現出清新高雅的意境。
德國藝術歌曲的領袖舒伯特也是不得不提的,他的作品很多,充分表現了他的創作天才。他的樂曲將人生痛苦、失望、熱情、希望等都刻畫出來了。《魔王》(Erlkonig)是一首精彩的藝術歌曲,曲中把父子、魔鬼、馬蹄聲、風聲等描寫得栩栩如生。歌唱中要運用的三種不同的音色。歌者也要展開豐富的聯想,充分體會作者意圖,鋼琴伴奏部分也相當地生動。旋律和伴奏是密不可分的,要認真把握。再如《春之夢》(Fruhlingstraum),是舒伯特套曲《東之旅》的第11首,是表現歌者在旅行中所做的夢。此曲非常細致地刻畫了人物情緒,樂句要唱得連貫,感情要細膩,對氣息和音色的控製也有很高的要求。
理查·施特勞斯(Richard Strauss)的歌曲在德國新派音樂中最適宜人聲演唱的。他的曲調極為甜蜜。他的歌曲有意大利的溫柔和綺靡,同時又兼有日耳曼的雄渾與嚴肅。《奉獻》(Zueigeung)是一首情歌,述說著愛的偉大與神聖。演唱這首歌不宜過慢,重音更要突出。德文富於節奏,子音發音特別強且清楚。多演唱一些不同語言的藝術歌曲,以後可以更好地學習歌劇唱段,開拓學生的視野,逐漸提高演唱的技巧,豐富藝術修養。
任何一個演唱者處理樂曲時都必須具備優美的風格。首先應從學習藝術歌曲做起,因為每首歌曲都由樂句組成,藝術的樂句是流暢、圓滑、連綿的,它能激動聽者的心靈。表演者們應做一個有藝術修養的演唱者,通過自己的歌聲將最美的音樂傳遞,達到完美的藝術境界,成為一名真正的藝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