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延安文藝座談會與延安音樂大眾化思潮(2 / 3)

《講話》分為“引言”“結論”兩部分。在引言中,毛澤東明確提出了此次座談會的目的,即處理文藝工作與革命工作的關係問題,以及革命文藝的發展方向問題。《講話》在結論部分,高屋建瓴地指出了中國革命與文藝的關係問題。針對文藝界存在的錯綜複雜的各種問題,毛澤東高屋建瓴地抓住了問題的實質與核心,既不糾纏於具體問題,也不就事論事。他明確指出:“我們的問題基本上是一個為群眾的問題和一個如何為群眾的問題”;文藝“為什麼人的問題,是一個根本的問題,原則的問題”,“我們的文學藝術都是為人民大眾的,首先是為工農兵的”。這個問題不解決,其他許多問題也就很難解決。他希望文藝工作者能夠積極投入整風運動,克服唯心論、教條主義、空想、空談、輕視實踐、脫離群眾等缺點,創作出真正為群眾所喜聞樂見的優秀文藝作品。在如何為工農兵服務的問題上,毛澤東認為“文藝工作者要在思想上與人民群眾打成一片”。深入群眾,了解群眾、熟悉群眾,向群眾學習,表現群眾的生活。為了切實地推進文藝為工農兵服務,毛澤東還就文藝的提高與普及的關係展開了論述。他指出提高應是在普及基礎上的提高,普及應是在提高指導下的普及。在目前條件下,普及工作的任務更為迫切。而“所謂普及,也就是向工農兵普及,所謂提高,也就是從工農兵提高。”這就需要文藝工作者一方麵要幫助群眾,指導群眾,一方麵又要向他們學習以充實和豐富自身,從而能夠更好地創作出與新時代結合的作品。

《講話》總結了五四以來中國新文化運動的經驗和曆史教訓,它結合延安和各抗日根據地文藝界存在的問題,提出了中國共產黨解決這一係列問題的理論和政策。《講話》不僅對中國革命文藝的發展具有重要指導作用,還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建構了中國式的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基本框架,有力地推動了文藝界整風運動,推動了各抗日根據地和全國革命文藝運動的發展。延安文藝整風和延安文藝座談會為文藝工作者指明了方向,引發了延安文藝大眾化的創作高潮。廣大文藝工作者按照《講話》精神,堅持文藝為人民大眾、為工農兵服務的方向,創作出一大批適應抗戰需要、深受廣大群眾歡迎的優秀文藝作品。例如,戲劇方麵有魯藝的大型新歌劇《白毛女》,秧歌劇《兄妹開荒》《夫妻識字》,平劇《逼上梁山》和《三打祝家莊》等。這些文藝作品風靡邊區,並迅速傳播到其他根據地,產生了深遠影響並流傳至今。

二、《講話》與音樂大眾化思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