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江南》教學設計
新課標實驗園地(人教版)
作者:魏宇
【教學目標】
1、能用優美、柔和、連貫的聲音演唱歌曲,表達對江南美景的熱愛之情。
2、能積極參與合唱,並與同學合作演唱,做到兩個聲部的音準、和諧。
3、熟記古詩《憶江南》,並能說出古詩表現的意境。
【教學過程】
(本課為二課時,第一課時學唱高聲部,基本掌握高聲部的演唱)
一、複習導入
1、師: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學習了根據唐代詩人白居易的詩創作的歌曲《憶江南》,我們先來複習一下。
教學提示:
(1)教師鋼琴伴奏,學生複習演唱《憶江南》高聲部。
(2)教師對學生的演唱從音準、音色、力度等方麵進行指導(找一點),可再演唱一遍。(結束句可漸慢)
2、師:(出示譜例)“憶江南”是一首合唱歌曲,我們剛才演唱的是歌曲的高聲部。下麵,請同學們一邊聽一邊觀察樂譜,合唱是從什麼地方進入的,第幾行第幾小節?
教學提示:
(1)教師播放歌曲錄音,學生聽辨並回答。
(2)教師小結,合唱是從第8小節(第二行第2小節)進入的。
3、師: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低聲部,之後進行合唱。
二、學唱低聲部旋律
1、師:(出示合唱樂譜)請同學們看低聲部的旋律,大家看到有幾個小節是空缺的,請聽老師彈琴,唱出空缺的音。
教學提示:
(1)教師彈奏第一和第二樂句,引導學生聽辨出空缺的音,並完整演唱。
(2)教師彈奏第三樂句,引導學生聽辨出空缺的音,並演唱。
(3)師生接唱。
(4)學生完整演唱。
2、師:你們發現了嗎?每句結尾的音和下一個樂句第一個音是相同還是不同?
教學提示:
(1)學生討論。
(2)教師小結:每句結尾的音和下一個樂句第一個音是相同的。這種方法是我國傳統音樂典型的一種創作方法,叫“魚咬尾”。
3、師:(出示結束句譜例)低聲部還有一個結束句,我們來唱一唱。
教學提示:
(1)結束句最後一個音5拍,要把時值唱滿。
(2)完整演唱低聲部。
(3)“魚咬尾”的音雖然相同,但不容易唱準,教師要提示音準。可以再演唱一遍。
4、師:低聲部旋律大家會唱了,能跟高聲部的旋律合起來唱嗎?
教學提示:
(1)學生在空拍的地方容易搶唱,可引導學生討論如何唱準。
(2)指導學生數拍或默唱旋律2 2 3,然後接唱第一個音,起音的音準非常重要,一定要多練幾次,為合唱時準確進入做好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