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為讀者服務的50個經驗(二)(2 / 3)

18.賽車冠軍的建議

我們該如何避免錯誤呢?

小約翰遜是個賽車明星,後來成為一家高級賽車專營店的老板。但他仍然有時間在賽道旁為車手更換輪胎。長期在《洛杉磯時報》當專欄作家的沙夫·格裏克問他為什麼還這樣做。約翰遜的回答不僅適用於賽車,也適用於做新聞或任何細節決定成敗之所在:“世上沒有任何事是因為小而做不好的。”

19.事實是神聖的,但是它們並不總是真相

讓每個細節都準確卻可能導致糟糕的新聞報道。事實要求上下文和解釋。但如果隻是堆砌事實,就可能產生誤導。

事實:當我在《夏洛特觀察家報》做都市版編輯時,我們因為都市版進行的係列公共服務項目“褐肺病防治”獲得了普利策獎。

真相:獲獎的工作是在我當都市版編輯之前一年做的,我與此事沒有任何關係。公布獲獎消息時,我確實是編輯,但那個事實孤立地看就具有欺騙性。

20.我從妻子那裏學到的東西

非常明顯的是,即使互聯網也沒有做所有這些的空間。

請看一個例子。我的妻子勞拉實際上指導了贏得普利策獎的褐肺病工程。她後來指導了另一個獲獎項目,並寫了兩本優秀著作。就我對她工作的觀察而言,我注意到她經常做的一些事。她與作者和消息人士協商,然後收集筆記和材料,找一個私密的地方仔細核對每一個細節,然後用很長時間思考。她發現新事物和相互聯係的能力總是令我印象深刻。

而在新聞編輯室,你很難有機會進行這樣的思考。如果你似乎什麼也沒做,編輯就會過來給你分配新的任務。但是我已經開始強烈地感受到,思考是偉大新聞報道中最被低估的方麵之一。

21.真相並不總是在中間找到

記者往往過多地運用被誤解的“客觀性”概念,即引用衝突雙方的意見,讓讀者去決定誰是贏家。但是客觀性的真正意思是驗證信息並讓讀者了解結果。結果並不一定位於正中間。

我們應該特別小心,對新證據要保持開放態度。但是,如果充分的研究顯示證據似乎更多地在某個方向,記者就應該按比例提供相應的調查結果。

22.我們能從肉鋪老板那裏學到的教訓

我的家人經常光顧“快手”先生的肉店。他身上係著滿是油汙的圍裙,手裏拿著砍刀,站在肉案後麵回答顧客有關豬肉、雞肉或便宜些的排骨的問題。“快手”先生總是提供各種建議,顧客也往往聽從。“快手”先生提供的是個人意見,但這些意見是建立在專業知識和經驗基礎上的。

我認為,記者有類似的責任,不是采取政治立場或宣揚黨派言論,而是分享專業知識和收集證據的果實。

像肉鋪老板或藥劑師一樣,記者有時候成為某些議題(大街規劃爭議、州長選舉)上的專家。隱瞞自己的專長就剝奪了讀者接觸無可替代的專業分析的機會。

23.一定要親口嚐嚐漢堡包

在《聖彼得堡時報》當實習生的時候,我被指派前往報道一家新開的漢堡包專營店。采訪完返回編輯部,正在寫報道時,執行編輯鮑勃·海曼過來聊天。

他問:“漢堡包味道如何?”“我不知道。”我膽怯地回答,“我是打電話采訪的。”

海曼從口袋裏掏出錢包扔給我幾張鈔票,命令我“去買一個嚐嚐,回來把它的味道寫在報道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