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讀者服務的50個經驗(二)
國際媒介
作者:吳萬偉/譯
11.見到尼克鬆留給我的教訓
我在南卡羅萊納大學上學時,尼克鬆總統前來哥倫比亞市訪問,我代表學校報紙《好鬥者》獲得采訪資格。我站在特工劃定的警戒線之外觀看尼克鬆費力地走過人群,突然他轉身走向飛機。我正好就在他行進的路上,當我舉起了麥克風後,他停了下來。
唯一的問題是:我不知道要問他什麼問題。當總統突然出現在你的身邊時,你會問他什麼問題呢?我提出了一個沒有任何意義的問題:他是否喜歡這次訪問。他用陳詞濫調回答我後徑直往前走了。
但是,我學到了一個寶貴的教訓:在新聞人物麵前,要準備好要提的問題。
12.偉大新聞機構與優秀新聞機構的區別,在於是否有偉大的編輯
大部分新聞編輯室都有若幹非常優秀的記者,但很少有大量偉大的編輯。在很大程度上,那是供求關係的原因。因為更多的人想當記者而不是當編輯。找到好編輯要比找到好記者困難多了。
但是,以我的判斷,最能體現專業水平的,恰恰是編輯工作——編輯對文字的潤色和文章質量的控製。
13.偉大編輯的兩個品質
30多年來,我在全國各地培訓了很多新聞編輯室的編輯。在一次長期培訓中,我幫助訓練了奈特裏德報係的幾十個編輯。我們總是讓參加培訓者描述最好的編輯。他們列舉了各種品質:強悍與溫柔、健談與簡潔、熱情與超然。但是多數編輯似乎有如下兩個共同品質:第一,有辨別偉大新聞作品的眼力和促其實現的方法;第二,有能力與記者個人進行溝通,並激勵他們做最好的工作。
14.記者可從蘇斯博士那裏學到的教訓
年輕的泰德·吉賽爾上世紀20年代在達特茅斯上學時當上了校園幽默雜誌的編輯。一天晚上,吉賽爾和朋友們因為攜帶杜鬆子酒而被捕,吉賽爾被撤掉編輯的職務。但是,他找到了一個繼續為該刊投稿的方法。第二期裏麵就發表了一幅素描,上麵第一次署名為蘇斯(吉賽爾的中間名)。
教訓:對記者來說,很少有比解決問題的能力更重要的技能了。在關鍵時刻,偉大的記者總能找到前進的辦法。
15.有關倫理學的簡單教訓
曾經做過我的頂頭上司的最好編輯之一喬·蒂斯特海姆,就許多倫理學問題曾經給出一個快捷的答案:“做任何正確的事。”這不僅僅是個玩笑。
許多倫理情景非常複雜,但在很多情況下要避免誤入歧途(如抄襲、張冠李戴、利益衝突、對消息人士和讀者的不公平處理)都要遵循這個法則,即做我們認為正確的事情。
沒有人能夠十全十美(這正是需要編輯的很好理由),但是,道德良知是生活中我們必須100%控製的少數東西之一。麵對我們的相貌、體格或者音樂天賦,我們所能做的確實不多,但是在麵對倫理學選擇時,隻有靠自己的力量支配我們做出反應。
16.新媒體不僅帶來減法也帶來加法
比如似乎很清楚的是,專業記者和業餘媒體人都有了更多的空間。在新聞發生之時一步步把新聞拚接到一起的新過程中,業餘人士有巨大的優勢:他們無處不在。如果火車翻車了,記者正好在車上的可能性不大,但上麵肯定有攜帶智能手機的公民。不過,讚成者對此沒有什麼好擔心的。因為從長遠看,像在多數領域一樣,專業人士有時間、經驗、資源、人脈和專業知識等為他們的報道提供特殊的價值。
17.沒有什麼比準確更重要的了
在我看來,這是山頂法則。準確性淩駕於一切之上。從令人尷尬的排印錯誤到名字拚寫錯誤到事實錯誤,我們可能在任何時候都麵臨信譽喪失的危險,因為讀者和觀眾會馬上發現我們的錯誤。在有關新聞可靠性的最大研究項目中,引起讀者懷疑的第一個理由是“太多事實錯誤、拚寫和語法錯誤”。